出社會後,以前的同學開始從事保險業務工作來找我談保單。這些事基本上都交給媽媽判斷,媽媽覺得可以我就負責簽名。直到有一次,另一個轉行去做保險的同學跟我借保單做練習,發現我們家一年保費竟然要繳200多萬,知道這件事情當場傻眼了,想想我們家年收入連年繳保費一半都不到,媽媽是怎麼生出這些錢的?與媽媽討論後才知道,當時爸爸過世後拿到理賠金很怕錢被騙走,想趕快把錢找地方安放,避免被詐騙。但我還是認為一年超過200萬的保費很誇張,媽媽常常要擔心今年保費要從哪裡來,要賣多少黃金存摺還是解定存來應付保費。有次透過朋友介紹一位磐石兩岸諮詢顧問,直到這次我才了解保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媽媽光買在我身上的醫療險保費一年就要繳超過18萬,另外媽媽也替我們兩姐妹存錢,也幫我們買很多儲蓄險,但這些儲蓄險有些竟然要擺超過20年才回本…這已經遠離媽媽當初要守財的本意,甚至還可能衍生出一些稅負的問題。當下非常生氣,但後來想想自己的權益自己不把關也怪不得別人。
買保險的眉角好多,醫療趨勢、還本不還本、條款落落長看不懂,經過整理我的醫療險一年不到5萬,保障已超過原本的年繳18萬…
同時也了解很多理財知識,想存錢不是買個儲蓄險就好,有點像建築工程,考量很多層面太多,最後儲蓄險透過這些複雜評估也把保費降到我們家可以負擔的程度。
後來自我檢討,不只保險,很多事情當下懶惰不進一步了解,吃了很多悶虧。也很感謝有財務顧問協助,幫我處理人生中第一個”百萬量級”的事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