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 wrote:
考录取的公务员 → ...(恕刪)
多谢几位解惑。
所谓高阶公务员,我理解,比方说具体做中央财政预算的人,一些所谓技术型干部,因为所在层级相当高,其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影响力也越大,这样的人,得到政治人脉信息等资源也远超一般民众。大陆上中央及省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竞争是相当激烈的。除去就业稳定因素,在更大平台上谋发展也是一个原因。人在公门好修行啊😊
大陆这里有这样的情况,中央部委一个司长下去混几年市长,有可能回去继续司长或者更进一步,也可能在地方主官的位置上耕耘奋斗。
比方就是,理解韩国瑜以前北京市国营农贸公司经理派到地方,经过选举过程,成为地方主官,大陆则是党委任命。
形式上当然是选举更“民主”,民众的参与感一定是得到满足的,承认这个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看台湾民主就都说是笑话。
只是,这种选举是不是通常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际解决问题,我个人是心存很大问号的。
既然说了这里纯技术的讨论,那么有些回复里面那满满的“制度优越感”,我也就笑笑好了。
中国古话说宰相必起于州县,在今天恐怕没有完全过时。如果可以选出完全没有经验的有魅力的素人,那么必须由有经验值的上下议院加以扶持约制,否则我看国家的政策稳定性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我理解的两党的竞争制度设计初衷应该不是扩大和极化社会矛盾,而是设计一个让两党不断调整政策积极说服民众争取获得社会最大共识的格局。两党在政策的根本面上都应该覆盖大多数而且没有根本差异。选举的过程应该看做是一项动员全民统一认识的过程,两党之间政策不同只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而不能是“选战”。否则,就注定要内耗乃至内战。
选民的分裂就将意味着国家的撕裂。号称灯塔如美国也得南北内战。如果真按民主之神杰弗逊的主张,南方独立的主张没有任何问题。再说,美国建国之初就有奴隶制嘛。
所以,我看民主的很大悖论往往在于要用不民主的手段去维护民主。早有古希腊伯利克里以事实上的独裁去维持民主的形式,后有罗斯福以终身总统维护美国的制度,也有土耳其不断地军事政变去赶走民选出来的神权复辟派。民主是能被操弄的。情绪化的民众未必更靠谱。想靠民调去施政,民众当然是“既要又要还要”,最后执政自我捆绑政治就將注定落入平庸。
今天我看台湾的两党,渐渐有点合流的意思了,这对台湾人民来说也许是好现象,起码不会那么撕裂了,只是平庸的政治看来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