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哪位达人说说自己经历的台湾选举程序?

水云 wrote:
考录取的公务员 → ...(恕刪)


多谢几位解惑。

所谓高阶公务员,我理解,比方说具体做中央财政预算的人,一些所谓技术型干部,因为所在层级相当高,其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影响力也越大,这样的人,得到政治人脉信息等资源也远超一般民众。大陆上中央及省的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竞争是相当激烈的。除去就业稳定因素,在更大平台上谋发展也是一个原因。人在公门好修行啊😊

大陆这里有这样的情况,中央部委一个司长下去混几年市长,有可能回去继续司长或者更进一步,也可能在地方主官的位置上耕耘奋斗。
比方就是,理解韩国瑜以前北京市国营农贸公司经理派到地方,经过选举过程,成为地方主官,大陆则是党委任命。

形式上当然是选举更“民主”,民众的参与感一定是得到满足的,承认这个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看台湾民主就都说是笑话。

只是,这种选举是不是通常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际解决问题,我个人是心存很大问号的。

既然说了这里纯技术的讨论,那么有些回复里面那满满的“制度优越感”,我也就笑笑好了。

中国古话说宰相必起于州县,在今天恐怕没有完全过时。如果可以选出完全没有经验的有魅力的素人,那么必须由有经验值的上下议院加以扶持约制,否则我看国家的政策稳定性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我理解的两党的竞争制度设计初衷应该不是扩大和极化社会矛盾,而是设计一个让两党不断调整政策积极说服民众争取获得社会最大共识的格局。两党在政策的根本面上都应该覆盖大多数而且没有根本差异。选举的过程应该看做是一项动员全民统一认识的过程,两党之间政策不同只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而不能是“选战”。否则,就注定要内耗乃至内战。
选民的分裂就将意味着国家的撕裂。号称灯塔如美国也得南北内战。如果真按民主之神杰弗逊的主张,南方独立的主张没有任何问题。再说,美国建国之初就有奴隶制嘛。
所以,我看民主的很大悖论往往在于要用不民主的手段去维护民主。早有古希腊伯利克里以事实上的独裁去维持民主的形式,后有罗斯福以终身总统维护美国的制度,也有土耳其不断地军事政变去赶走民选出来的神权复辟派。民主是能被操弄的。情绪化的民众未必更靠谱。想靠民调去施政,民众当然是“既要又要还要”,最后执政自我捆绑政治就將注定落入平庸。

今天我看台湾的两党,渐渐有点合流的意思了,这对台湾人民来说也许是好现象,起码不会那么撕裂了,只是平庸的政治看来是宿命。

cepaea wrote:
纯粹技术性问题。
想知道,领导人是全民直选?那么候选人如何产生?
理論上人人可選,後來怕很多人來亂(花幾百萬保證金打知名度或過過癮),改成夠大的政黨推薦,或先連署足夠人支持才能登記成候選人
有无可能产生独立候选人? ---> 難,但理論上可以(如果登記前例如爆紅的人物, 是有可能的, 或是以有足夠民眾基礎, 如柯P)

地方首长选举是直选?党派如何推选某人?--> 各黨家務事, 有的用黨員初選, 有的用民調,有的用黑道勸退....

如果“中央”完全不是地方的党派,“中央”的政令如何保障顺利达成?如何保持上下一个步调?
---> 全世界用選舉方式的國家都有這樣問題, 但也都沒亡國啊!! 因為人性是千古不變舉世皆然; 就攏絡威脅利誘交換條件和綜連橫搞陰謀 ....


求解惑。
台灣這邊分政務官和事務官2種
事務官是考試考上的
政務官是因選舉而任命的

原則大概是政務官制定政策,事務官執行或落實政策。

cepaea wrote:
今天我看台湾的两党,渐渐有点合流的意思了,这对台湾人民来说也许是好现象,起码不会那么撕裂了,只是平庸的政治看来是宿命。

有時候很難詳細說明制度的好是好在哪,但若是說明對立制度的缺點,反而比較好比出這制度的好是好在那

我想,萬一今天中國的領導人是金正恩而不是習進平,那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cepaea wrote:
目前,制度上是如何设计以保证,台北的利益不会过分凌驾于其它地区之上?以控制台北的利益不会背离全台湾?...(恕刪)


政府的收入就是稅收
稅收分國稅跟地方稅..
台北的地方稅也就收的比別人多
國稅一定比例做為統籌分配款

統籌分配款,以往還是北市拿最多....其次高雄
後面就沒得比...
所以後來才會縣市合併
臺北縣升格改制為新北市。
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臺中市。
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為臺南市。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高雄市。
把他們的人口土地做大...變成能分到的分配款會多一些...
但...還是不能跟台北比....
畢竟是首都啊...

幾年前跟別人討論過北市的大眾運輸
北市一年花在大眾運輸上的錢(補助公車路線....等)
大約是台灣除了高雄市以外的其它全部縣市的總合

相對來說,首都..能拿到的錢,就是比較多...全世界都一樣...


cepaea wrote:
如果一个青年,有志于政治工作,通常,他首要做什么?而后又做什么?
通常考录的公务员有无可能跨入政界?特别是很高阶的公务员?


何謂政界??
公務員到頂...就是五院(一般行政院..單位多,空缺多)以下的次級單位的主管,xx部的部長..
院長..公務員就別想了...

如果還要更上一層樓...要走政黨路線,如果你,或你爸,或你媽,或你家其它長輩...
在政黨中有一定地位...那麼你要個位子坐坐...是沒問題的
要是你有能力..那就往上提,資歷夠,上面有缺,就你去坐
官二代往上爬的速度,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
抱到大腿,跟對人...升職就快....
這個..世界各國也都差不多啦...

不過
民主國家有一種快速的踏入政界的方式...中國那邊是辦不到的
從事社會運動....
當你從事社會運動,自然就會吸引到跟隨者
風夠大..豬也就飛了..(這話真好用....)


cucubird wrote:
政府的收入就是税收税...(恕刪)



感谢以上比较详尽的回答。

官二代这种类似门阀政治的现象,大家还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在大陆县城一级,有学者以下派蹲点锻炼的方式深入河南某地研究过,并有论文,结论是基本上,当地官场是固定的几个家族之间的事。书记是外派的,却变更不了整个结构。这些年招考公务员了,部分地遏制了政府机构家族化的倾向。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研究院所什么,台湾大概是称公营单位的,还是家族影响力的重要据点。全国县城,也许模式大差不差。

我觉得这倒也没什么,本来穷孩子若是要出人头地,比别人多付出50%乃是必须。彻底否认世家的积累,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乌托邦,实际也不利于地方的稳定。民谚也有说一代从商二代从政三代从艺。

至于说搞社会运动的人物,不客气的说,是擅长利用各种夸张恐吓去裹挟群众一起革命的不甘寂寞的一部分在野精英,很多人看来并不在乎用别人的钱和力为自己铺路。如果有个将这些在野的精英纳入体制的渠道,也是化解社会内部压力的好办法,比方议员民代这类,好比梁山好汉的诏安,最后让他们迷失在官僚主义的迷宫里。

但是在一元化管理的社会,确实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一方面他们的做派确实激进惊悚,是不稳定因素,再者,大家都没有学会妥协。学会的代价,不是社会能承受的。大概就是解体如苏俄。结果会远远不如俄罗斯,那广袤的国土有足够多的自然资源继续过还算不错的日子。

不能否认真有一些人的理想主义与正义感,事实上,我很佩服那种坚守。可以说,一些人物的圣化正是打压的力量去造就的。但是国事真交给他们,则是完全的本末倒置。从来就不觉得曼德拉刘小波是治国的材料,也许他们的真实价值就只能是偶像的精神层面。昂山素季是个例外,是个必须敬重的真正对手,利用西方的力量却不接受其打扮塑造,做到了对西方的学而不信、取我所需,有如邓太宗的绵里藏针。如果台湾的政治人物也能有昂山的品格,那才是真的进化到了政治家。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