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明亡於清的主因?


seatree wrote:
我還記得,當年我唸...(恕刪)


不啊!順治帝就認為崇禎是明君。
崇禎算是勤政
但是屬於好心幹壞事
身邊又沒得力大臣可幫忙,有也被殺了
大家都是怕惹麻煩
一次兩個對手來找麻煩,想亡都難
把 明朝那些事兒 看過一遍

崇禎比起他那些昏庸腐敗懶散敗家的列祖列宗們好太多了

他在重重危機中還能扳倒魏忠賢呢!!



時運不濟
沈痾難起
又搞自閉
再怎麼勤政節儉
自己一個人是能起什麼作用


對照大清

印證一個理論
要成功做大事
不是看有多少人支持你
而是支持你的人有多少可以一起合作



我是以為明朝是亡於那些自以為是的文臣,沒事就鬧,圖自己的清名,討的政令不通,皇帝躲在宮內,只剩太監陪著,再伺機反撲,國家會好才怪..
明亡於小冰期
民變及清兵南下
均是因為氣候驟變寒冷
寒冷造成糧食不足內亂 造成外族人口移動南下外患
明先進火器在嚴寒下喪失優勢
以致於火器竟敗於冷兵器

有多冷?
看明與後金覺華島之戰即知
覺華島位於寧遠外海18海里(近30公里)
當時天候嚴寒 海水竟然結凍
後金重騎兵18萬
直接騎過海面18海里
殺光明島上水師
燒光明軍東北儲糧
可見冷到了一個極致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8%8E%E5%8F%B2/%E5%8D%B781
河南巡按姚思仁亦言:「開採之弊,大可慮者有八。礦盜哨聚,易於召亂,一也。礦頭累極,勢成土崩,二也。礦夫殘害,逼迫流亡,三也。僱民糧缺,饑餓噪呼,四也。礦洞遍開,無益浪費,五也。礦砂銀少,強科民買,六也。民皆開礦,農桑失業,七也。奏官強橫,淫刑激變,八也。今礦頭以賠累死,平民以逼買死,礦夫以傾壓死,以爭鬥死。及今不止,雖傾府庫之藏,竭天下之力,亦無濟於存亡矣。」疏入,皆不省。識者以為明亡蓋兆於此。

清修的明史

問題就出在張居正對嗎?
明朝宦官一堆比文官做的棒
當明朝魏忠賢被扳倒
就難玩的轉了對嗎?
在那個時代 崇禎帝是很痛苦的

內有大臣相爭 外有農民之亂 以及大清崛起

任何一人 縱使朱元璋再生 可能無法解決

PS:簡單說 內外交迫 無法指揮
現在的台灣 也是面臨內外交迫

外有中國軍演 內有年金改革 以及能源政策不明 - 又無法全國團結

PS:蔣經國在動蕩時代 穩住台灣 實屬不易

他不算昏庸吧,只是有心無力而已
整個家業被前幾代搞得烏煙瘴氣

後世對他評價不低也是因為他的確真的在參與國政
不會搞自肥這點就讓許多君主相形見拙

單單他把東廠閹黨給處理掉就對朝政幫助不少

明末天災民不聊生
內有饑荒跟流寇 外有清兵整天巡關叫囂
雙線作戰的負擔就是國庫空虛
崇禎有打算跟清兵議和,起碼先停住一邊的戰事
但那群愛明士大夫讓崇禎很難開口要跟清軍議和

殺不殺誰都一樣 只要天災持續 戰災就會加遽國家滅亡
當時的明朝被迫拿大量稅金跟人力來支持雙面作戰
古代兵制來說是兵農合一,士兵既吃糧又生糧
一但爆發戰爭 士兵就是一種純吃糧的生物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