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RegennoTaipei 的敍論空間 ( 個人的文章分享 ) ~903

人的一生 , 其實只認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 就足夠了 !! ( 2018 0216 )

前一陣子 , 聽到有人提到他的一位朋友 , 認識一位很厲害的命理師 , 對方算到他在
美國唸書的兒子 , 會到賭場博弈 , 剛開始會大贏 , 然後就會大輸.

後來也真的發生一如其所預測的情況發生.

表面聽起來 , 真的很 " 神 " , 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仔細深想 , 就像我們都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 我們又能改變甚麼 ?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 , 預先的思考未來的走向 , 預先做好準備 , 才是正解.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 , 人工智慧會漸漸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 改變社會以及職場
的生態 , 絕大多數的人也會擔憂未來的退休生活 , 自己的儲蓄是不是足夠 ?

與其去整天掛慮擔憂自己的未來 , 為何不去積極的為 " 未知 " 的未來做好準備 ?

我們並不需要知道自己以後的出口是開 " 左邊的門或是右邊的門 " ,
我們只要有充足的準備 , 不管未來的發展是如何的劇烈 , 我們都有可以存活的
方案以及儲備.

昨天才在一個紀錄片上看到 , 當初最早的電腦上市 , 人們也不知道 " 它 " 能
為人類做甚麼 ?

直到有一屆的總統大選 , 在開票出來 5 % 左右的時候 , 電腦就精確的預測出
選舉的結果 , 讓普羅大眾大為驚艷 , 並延伸出巨大的恐懼 , 害怕機器會大量的
取代人類.

洗衣機的出現 , 確實會取代大量的工作 , 但是也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 也讓
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其他更有 " 生產效能 " 的工作.

科技文明發展至今 , 最為我們所擔憂的事情 , 應該是我們要準備多少資產才足夠
自己的退休生活 ?

這個問題也像是諮詢命理師來描測我們的未來一樣 , 是沒有實質意義的 ..

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要能一直的有能力 " 賺到錢 " , 可以讓自己的體能以及
智能可以持續的有 " 價值 " , 那就不需要擔心自己可以活多久 , 自己的儲蓄
夠不夠花用.

所我我認為 , 人的一生 , 其實只認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 就足夠了 ..

這件事就是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智能 , 每天花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最優質的資訊.

我自己就是每天花 4-5 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 閱讀英國的經濟學人 , 美國的
商業週刊以及 Fortune 雜誌 , 並持續的收看 Youtube 的美國暨全球新聞.

只要我們能知道得夠多 , 夠及時 , 我們就不會被淘汰 , 也總會有一碗飯吃.
對於 台灣的房地產之我見 !!

房地產的價格 , 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 , 所以也很難用
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或是公式來做預測.

不過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需要牢記 , 那就是供給與
需求的基本經濟概念.

很多年輕人會期待 , 有一天房價可以大跌 , 可以讓他用
現在相對微薄的薪資 , 或是持續的過高品質的生活 , 也能
有能力去購置自己喜歡的家.

其實這樣的期待是遙不可及的.

因為 , 房價如果有一天大跌 , 那就會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
開始賺不到錢 , 對未來不再抱持希望 , 包括你我.

所以正向的思維 , 應該是想盡辦法讓自己成為經濟的相對
強勢者 , 才有可能輪到自己住進令人稱羨的好房子.

還有另一層的思維是 , 房地產不再增值 , 對年輕一輩的族群
是一種剝奪 , 絕非好事.

因為 , 你們到老的時候 , 會少掉一筆為數可觀的地產增值收益
, 也就是說 , 你們會比老一輩的人少掉一半以上的資產.

現實的情況就是 , 當你的房貸繳完後 , 房子可能也貶值很多 ,
不再是越住越值錢的正資產.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 , 用精算的角度去看待房子 , 自己住的房子
就是一種消費 , 一個讓自己和家人可以快樂舒服過日子的空間, 納入自己家庭收支配置的一環.

房地產長期的緩跌 , 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 但是要求屋主大虧賣屋其實也是強人所難 , 因為現在的局勢 , 擁有大筆的現金 , 也無處可去 , 屋主大多也會選擇以拖待變.

所以我們在考量是不是要購屋時 , 就應該以 ' 務實 ' 的角度來看物件 , 重點在於物件是不是符合我們的期待 , 是否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既然長期看跌 , 就可以要求屋主先讓利 , 買主可以先有屋可住 , 賣方也可以脫手物件 , 但是協商要有耐心 , 趨勢大家都知道 , 只是需要時間跟彼此的誠意才能促成交易.

買賣是一種 ' 合議完成 ' 的過程 , 任何一方的期待過於離譜 , 就很難成局.
看準方向 , 做好準備 , 多說無益 !!

剛剛在網路上看到回應熱烈的討論串 , 主題是感嘆現在的餐飲從業新鮮人
對薪資斤斤計較 , 對工作的熱誠與過往有很大的差別.

立場對立的兩方都堅持己見 , 年長者要求年輕人要先付出 , 再求回報 ..

年輕的一代期待 , 先有穩定的薪資 , 再求全心全意地投入.

兩方的立場跟想法其實都沒有錯 , 只是彼此再初入職場的時間點有所不同 ,
經濟的成長變緩 , 機會以及對未來的信心與安全感都大有差異 , 自然無法
說服彼此.

但是可悲的是 , 這樣的現象 , 必定會導向一個更糟糕的現象 ..

那就是穩定的高薪工作將會越來越少 , 而低薪低福利的派遣或是契約工作
會越來越多 , 工作會變成多是制式化的模式 , 隨時可以替補 , 或是直接
用 AI 取代工作機會.

此外財富也會越來越集中化 , 富者越富 , 貧者越貧.

如果真正能看到問題 , 體感到未來的人 , 就應該有所驚覺 ..

未來的道路只會越來越險俊崎嶇 , 我們更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的職能 , 見識以及智慧.

現在參與激辯 , 無論是勝或是敗 , 都不會影響自己的未來 , 能真正給
自己力量和機會的人 , 只有你自己.

前天接到合作 10 多年的網路拍賣網站來電 , 希望能撥個時間接受他們的
專訪 , 用意就是要將我們的公司列入他們優質推薦商家的名單.

當下就敲定在下午 4 點的時間接受訪問 , 結果對方也真的來電詢問了很
詳細的問題 , 也提到對方會提供價值每年 92,000 元的網路連結推廣服務
, 時間最多 2 年 , 而且完全免費 ..

但是訪問到最後 , 竟然編出要我們分擔 ' 伺服器電費 ' 的要求 , 每個月要
1,350 , 等於要 32,400 ( 2 年 ) 的費用.

這樣的行銷方式當然無法創造業績 , 反而會讓客戶感到反感 ( 因為被虛耗
了寶貴的時間 ) , 也消耗了年輕人的志氣 , 也凸顯了產業的無力感.

對於這一個現象 , 我沉澱了 2 天 , 也連想到為何 台灣會陷入低薪的問題.

那就是我們已經多年沒有培養出真正龍頭級的企業 !!

沒有辦法像美國的 Apple , 韓國的 Samsung , 日本 的 Toyota , 中國的 華為
可以帶動周邊的產業 , 提供很充足且高薪的工作機會.

這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 , 有一篇關於 中國在北京建設一個小型的核能發熱設備 ,
用核能供應 500,000 人口的暖氣之用.

由於 對岸在核能的全心投入以及發展 , 未來極可能會成為該產業的領導國家 ,
創造更多的利基.

反觀我們在核四問題上的反反覆覆 , 耗費龐大的資源以及人力 , 也撕裂了對立
雙方對國家的凝聚力 , 實為國家之憾.
~ 09 ~ “ 學習英語 “ , Create 221001 , Modify 230111.

網路的普及讓美語成為國際交流以及商業流通的主流 , 也讓我們別無選擇的需要讓自己具備相對的語言感知以及敘發能力 , 才能在世界立足.

基本上我們要認定 , 美語是一種 " 必備 " 的基礎 , 讓自己的外語能力達到美國大學畢業生的相對交流程度 , 是一種義務 , 也是一種不得不達成的一種自我養成.

把語言生活化 , 讓自己生活 , 娛樂 , 學習 , 工作 , 交流 , 都透過美語來完成 , 而不是迷戀群體的教學式學習 , 是我一貫的堅持.

語言是一種生活 , 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方式 , 在我生活的周遭我看到太多學習外語失敗的例子 , 問題不是因為他們不重視學習的重要性 , 問題是絕大多數的人都習慣於依賴依一種制度 , 一套教材或是一位教師 , 一間補習班來學習一種不斷延伸以及演變的生活形態.

換言之就是我們嚐試用一套死板的公式或是方法來學習一個無法具形的文明演化 , 如何能真正的訓練出我們需要的國際級人材 ? , 如何能真正的融入西方的文化 , 甚至在觀念以及思維上取得優勢和創新 ?

等同於西方文明國家所實際遂行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邏輯 , 完完全全的讓自己習慣他們的生活方式 , 價值以及取得資訊的管道以及媒體 , 時間一久我們自然就可心神領會他們的價值以及標準 , 然後更因為我們擁有次要強勢的語言以及文化 , 更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效能取得更大的彈性以及多元.

語言不是一種 " 學習 " 而是一種生活的形態 , 我個人習慣每天收看 Youtube 的國際新聞 , 訂閱 經濟學人 , Fortune 以及 Businessweek , 多接觸國際一流的媒體以及資訊 , 思維以及語言的駕御能力自然不同 , 面對生存的競爭也會更具優勢 !!
“ 八卦雜誌以及速食泡麵 “ , Create 230110 , Modify 230110.

在 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都很難逃離八卦雜誌的騷擾 , 就算我們百般的厭惡這樣的劣質文化現象 , 看到聳動的標題 , 我們還是會忍不住的想到翻看雜誌的內文 , 滿足一下我們窺探名人隱私以及社會黑暗面的好奇心.

但是往往在我們看完虛實難測的 “ 真實 “ 報導以後 , 卻無可避免的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陰影 , 加重我們生活的沉重感 , 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因為雜誌社為求製造更多的話題性 , 早就習於誇大事實的真實面貌 , 或是只切入特定的角度 , 讓讀者產生嚴重的認知性偏差以及不平的心理現象 , 像是報導色情行業的豐厚收入卻不提當事者所必須付出的龐大代價來平衡自己的陷落 , 或是突發性的商業機會 , 卻不詳細的精算業者所相對付出的時間以及健康代價.

就像是很重口感的速食泡麵 , 讓我們很期待它的味道 , 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代價就可以取得 , 但是裹腹之後卻要在健康上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樣.

其實知識跟飲食一樣 , 都是需要咀嚼以及一段時間的消化才能轉化成對腦袋以及身體有用的能量 , 對生理以及心理產生正面的益助 , 轉化自己的生命.

一個社會的完熟度 , 有時候也可以從其市場對淺層通俗文化的出版品規模看出端倪.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回來 , 生命的合理以及邏輯性又可以從 “ 口感 “ 以及“ 刺激 “ 難以益助於我們的健康以及深層我們的智慧以及判斷 , 穫得驗證.

問題是只有極少數的少數可以真正的堅持自己的理念 , 持續的學習 , 紮實的累積自己的實力 , 直到生命的終站.
“ 面對失敗 ? “ , Set 230216 , Modify 230216 ~250928~

 " 失敗 " ? , 生命一定會有一定的挫折 , 我也一定會有失敗 , 只是我習慣把資源累積起來 , 所以我面對失敗的作法就是把 " 損失 " 轉成一筆可以攤提的費用 , 再陸續的提撥盈餘銷帳 , 如此而已 , 持續的讓負面的情緒盤旋在自己心緒 , 對自己的健康以及接下來的佈局並沒有好處.
 
所以我習慣在收到罰單的第一時間就馬上把罰金繳清 , 因為我不希望負面的生活剝奪再次的出現
, 把罰金繳清是最佳的處置模式.

至於人際關係的互動因果 , 我並不強求 , 因為我堅信 , 如果自己可以持續的擴張自己的智能 , 修飾自己性情 , 那自然就會給予朋友充足的理由與我長久的互動.  

如果親朋好友對於我有短暫的不諒解或是偏見 , 我幾乎是不予處理 , 因為在情緒的當下 , 當對方關閉接納溝通的善意以及期待 , 任何的解釋都難以達成解鈴釋疑的功效 , 何苦要急於解釋.

讓時間沖淡彼此的敵意 , 再找適當的機緣展現自己的誠意以及清楚的鋪陳自己的想法 , 關係往往可以有顯著的轉緩.

生命的學習以及思慮 , 應該要讓我們深切的體會到 , 既言之就要言之有體有悟 , 而不是一種
焦噪的辯白或是漫無邊際的空談.
台灣之 " 墜 " ……….. 投機取巧的速成主義當道 ~~

星期天的午后 , 一時興起騎車上山兜風 , 行經一家便利商店買水喝 ,
結帳櫃台上擺著一本八卦雜誌 , 標題是斗大的 " 名模釣上 10 億男 "
, 旁邊上架的雜誌是報導 " 型男 " 的時尚雜誌 , 封面是一位很女性
化的男模.

底下是一排隨身尺寸的豔情小說 , 上面是一本教導玩家如何 " 備份 "
PS2 軟體的工具書.

如果我們稍為的留意一下周遭的現況 , 就不難發現 , 我們是身處在一個
" 投機取巧 , 速成主義當道 " 的年代.

現代人越來越忙碌 , 忙著賺錢 , 忙著花錢 , 忙著湊熱鬧 , 參與各式
各樣的活動 , 結果就是急速的壓縮閱讀的時間 , 讓出版業必須配合讀者
的需求 , 讓出版品的內容越來越簡化 , 越來越沒有內容.

有了網路後的世界讓這樣的現象加速的劣化 , 讓整個族群的思維越來越
制式化 , 每一個人遇到問題就習慣上網查詢 , 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找到問題
的解答 , 但卻阻礙了創新潛能的發展.

當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方便和及時的解決方案時 , 我們就變的有更多空閒的
時間可以上網聊天 , 玩遊戲或是喝咖啡 , 泡電視.

問題是當一個國家的人民 , 思考以及創新的企圖越來越少 , 休閒以及群體參與
的佔比越來越高的現象持續攀高的同時 , 國家整體的力量就像沙漏一樣 , 點滴
的流失.
環境的現況只是一種表象, 問題的癥結在 “ 能力 “ 以及 “ 智慧 “ 的高低 !!~ 2071103 ~

這幾年來 , 由於 台灣的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的規劃以及引導 , 讓島上的住民承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但是在同一個時空以及競爭的平檯上 , 卻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洞悉機先 , 搶先佈局 , 取得競爭的優勢.

命理師常言 , 一命, 二運, 三風水, 四積陰德, 五讀書 , 生命有很多不可變動的因素 , 或許我們可以把別人的天命優沃當成自己能力不及的藉口 , 但是卻還有極少數的人選擇更加積極的累積自己的本質以及學能 , 點滴的透過知識的累積 , 把生命中的每一個決策做對 , 漸漸的提昇自己的天命 , 戰勝環境的困局 , 主導自己的人生.

問題在於持續的學習以及成長本來就是一場難度很高的耐力賽 , 很多人都無法堅持到足以扭轉天命的時程 , 就選擇放棄 , 墜落回輪迴的底層.

這一期的 Fortune 雜誌就有一篇研究全球各個領域成功者為何卓越成功的報導 , 其結論就是持續的投注遠高於競爭對手的時間以及精力 , 不斷的練習 , 學習 , 提昇 以及創新 , 就是領先者的共同特質.

生命中最為珍貴以及公平的基數就是每一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對等的 24 個小時 , 如何有效以及積極的運用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個分秒 , 就是改變自己一生的最大動能以及變數.
孩子我要你的未來比我強 , 是一種錯誤以及不負責任的思維 !!

多年來媒體以及商業的促銷一直以 " 孩子我要你的未來比我強 " 來做訴求 ,
希望激起為人父母的家長投注龐大的金錢以及精力來教養下一代.

但是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一種卸責的負面思維 ...........

因為這樣的心態在小孩的角度來思考就變成 ,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層次
或是無法突破的障礙就要強迫他們的下一代來達成.

其實正確的價值思維應該是自己先行積極的在自己的專業 , 智能以及品格
上可以達成到一定的程度 , 進而影響下一代起以效尤 , 積極的面對自己的
生命以及挑戰.

我個人從不期待自己的女兒可以表現的比我優秀 , 因為我自己會要求我自己
積極的提昇自己的思維疆界 , 讓小孩以追趕上父母的層次為榮 , 學習的動力
變成是一種自發性的積極而不是利誘或是脅迫.
~ 670 ~ 面對困境 , 我們應以 德國 為師 !!

無意中聽到一段視頻 , 內容是比較 日本 跟 德國之間的不同 ..

為何 德國的經濟以及內政持續的穩定發展 , 而同樣是工業的大國 日本
卻是舉步維艱 , 各項的發展都面臨困境.

報導中提到 , 日本的低利率 , 日幣走貶 以及拒接接受外來移民等政策
, 是拖累 日本發展的原因 , 但是我認為這只是他們的民族特質展現在
實際施政方向的後果.

與 日本有很大的不同 , 德國的執政者對於國民的 ' 態度 ' 不是完全的
承諾要好好的照顧他們 , 而是要 ' 嚴格 ' 的訓練他們可以持續地累積
企業所需要的技能 , 為公司所用 , 如此才能讓 德國可以在競爭激烈的
國際市場上站穩一席之地.

可惜的是 , 我們的國家施政思維是比較接近 日本的方式 , 重點在
' 救濟 ' 較為弱勢的族群 , 排擠較為積極強勢的一群.

也才導致比較有企圖的人往往被迫離鄉背井 , 到國外發展.

而留在國內的人就會開始感受到自己的薪資微薄 , 消費力不高就開始
抱怨台灣的商品 ( 尤其是奢侈品價格遠高過市場規模龐大的消費市場 )
過於昂貴.

昨天在徳行東路一家常去的越南菜小館 , 到的時候因為已經滿座 , 所以
就在店外稍候 , 店主很快的就遞上菜單 , 要我們等候一下.

隨後就看到他們的家人很積極的清理桌面 , 安排我們進去用餐.

後來看到一對熟客跟店主聊天 , 才知道老闆是嫁來 台灣的越南新娘 ,
17 年來把餐廳經營的有聲有色 , 家人也都在店內幫忙 , 每一個人都
努力的把自已的角色扮演好 , 一家店不僅提供了他們的生計 , 也凝聚了
他們對家庭的向心力.

美國最近通過大幅減稅的方案 , 讓企業可以保留更多的盈餘 , 來提升
競爭力 , 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是把資源用在投資的自動化的設備 , 或
是 AI 的研發 , 或是直接發放股利或是買回自家的股票.

而不是幫 ' 員工 ' 加薪 !!

所以就算是 台灣的政府用任何的手段去逼配企業幫員工加薪 , 企業為了
要生存下去 , 還是會用迂迴的方式 , 把資源用在強化競爭力的投資上面.

除非員工可以回報企業更高的報酬 , 讓付出去的薪水可以有更高的回收.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