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2年後,一場中日學生素質的較量,在有意無意間,在同為友好國家兄弟學校的第三國悄然進行了8個星期。
澳洲寄宿家庭的評價:日本的孩子很有教養和禮貌。中國的孩子很少和人打招呼。
中國老師的評價:日本學生不管見了日本、中國還是澳洲的老師,都是主動鞠躬打招呼。我們的學生一般是等老師和他們打招呼,自己很少主動;還有一些學生會盡量裝作沒看見沒聽見,他們的理由是「每天見面都打招呼,好煩啊」。
澳洲老師的觀察:日本學生在沒有活動時會安靜地看書;但沒有看到一個中國學生看書,他們不是看電腦就是看手機。
中澳教師的一致評價:中日學生素質確實有差距。
在學生素質差異的背後,中澳老師和當地寄宿家庭的評價:中日學生家長的表現也是有很大差別。比如:所有日本家長都讓孩子給寄宿家庭帶來了她們的感謝信。英語不好的,也都寫上日文,讓孩子代為翻譯。中國的家長都會帶禮物給寄宿家庭,但沒有一個家長在打電話給孩子時,向寄宿家庭問候過一句話。
澳洲寄宿家庭的困惑:
這些中國孩子是被寵壞了的,完全不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識。他們不會拿刀;不會疊床;上了廁所把馬桶搞髒了不會把髒的地方擦掉。據說,他們在中國的這些事情都是由父母來完成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