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這種同學會 最好邀請老師參加前兩年參加了一次國中同學會對象是整個年級, 有邀請好幾個當時任教的老師本來不想參加,但是一想到這次不參加,大概以後也再見不到這些老師了(很多老師年紀都8x了)所以單單就衝著這些老師的面子去了
sandypan1211 wrote:自己去找找要好同學...(恕刪) 其實要辦同學會就是想找找要好同學,因為高中後到別縣市就讀跟課業壓力,一段時間後就斷了連繫,就想靠同學會找.另外講到人際關係,就業後很多朋友關係是生意上的往來或是小孩同學的家長.還是沒有一起唸書做蠢事的同學來的親近.因為高中跟大學都參加了,也找回一些要好同學,才想到國中跟國小同學會.
鐵牛叔叔 wrote:臉書+LINE一個...(恕刪) 我們也是這樣 LINE, FACEBOOK,還留在家鄉的騎車一一逐戶拜訪找回失去連絡的就這樣從2015年初我們每年辦大型同學會各一次中小型的北中南非常多次了真的很有意思...
Ruby2012 wrote:因為在老家讀完國中...(恕刪) 親自去一趟比較實際。 我們這一屆,國小班上有好幾個都在歐美定居超過20年了,你可以想像難度。 其中一個失聯20幾年,去年我回台灣時又找到。 我是找到一個學弟,去那個同學老家那附近一家一家的敲門。 後來我同學的弟弟在家,有點戒心,疑惑地聽我說要找他哥哥,他問了我名字,打給他哥哥,還好他哥哥對我的名字還有印象,才放下戒心。另外一個找到的,國小畢業沒多久就在美國定居,我是經由他哥哥和當初的老師找到他的。 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一個一個找,找到的話問還跟誰有聯絡。 台灣的好處是很小,最近三年有三個同學都是其他同學在台灣時正好碰面,又有點面熟,聊起來原來就是同學(畢竟不少國小畢業後就沒見過面了,我們不少人都變太多了)。我是快三十年前開始找的,不過現在多數失聯了。 我當初費心找到的更新資料,卻因為我搬家損壞了。 當初有幾個搬家,我就問住戶有沒有前屋主(住戶)的聯絡方法,一個一個去找。我們同學會,只要超過四五個,幾乎都會邀約老師一起參加。 至於聚會地點,多半找適合聊天又不會太貴的。 這樣子對大家的負擔不大。真的,你的年紀差不多的話,老師年紀多半也不小了,珍惜吧。 現在跟老同學聚會時,聊起天來,多多少少都有認識的同學已經走了。
Ruby2012 wrote:第一次辦最難,之後都...(恕刪) 說難其實也不難只要群體中的領袖出來號召就容易多了在國中小的班長幹部之類的就是大家都對他有印象有感情的剛好我就是然後先找3~5個熟一點的分配各自找幾個很快就該來的都會來了過了幾年,也有小學畢業後沒見過的出現了,原來住在附近,只是沒連絡。只是在同時間同地點一起吃午飯沒那麼困難的不用想太多但是我出席時會和平常上市場一樣打扮就是不會表現混的很好以免別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