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古文]大家來讀古文

文字一直以來都是用來記述的
不管你是用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若是没有文字記述
誰會記得唐山過台灣的艱辛
祖先渡海來台
當年也是用文言文記錄下來的
所以做人不要數典忘祖
不要眼光短淺
也不要小看文字的力量

若没有文字的記述
若干年後誰會記得過去發生過的一切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做了什麼貢獻或是什麼罪行

個人覺得這些人反文言文只是歷史上的過往雲煙
不會因為反文言文
文言文就會被消滅
相反的還是會一直流傳下去
但有可能這些反文言文的人會成為歷史的雲煙
消失在滾滾洪流之中

過去自抒為中華文化的傳統的保存者
嘲笑對岸的没文化
但可能以後若干年
反而是對岸開始成為中華文化的傳人
這裡卻什麼都不是了
可嘆啊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Mr ciprino wrote:
文字一直以來都是用來...(恕刪)


當兵有次跟學弟們去KTV唱歌有人鬧事。我學弟馬上拿桌上的筷子要打架。當時的我只知道拿鑰匙當手指虎用。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

文言文就像工具一樣。要會懂得利用的人才知道它的優點在哪裡。

所以黑貓不用感嘆。

教好自己的小孩獨善其身才是正確的。

wenchih01 wrote:
當兵有次跟學弟們去KTV...(恕刪)


文言文是以前字的載體太小,所以將字簡化到可以代表意思。現在用電腦文檔傳訊如果沒有開啟的載具如何知道文檔內容。
Mr ciprino wrote:

最近阿貓的臉書上、LINE上都一堆在討論「文言文」 ...(恕刪)



簡單來說,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了解「中華文化的優美」,就不會有「國外月亮比較圓」的迷思了。





Mr ciprino wrote:

看看韓愈的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恕刪)



像這幾年一直在吵的「師生戀問題」,

兩邊的人,各持己見。

如果大家都靜下心來,先讀一下「韓愈的師說」,

再來討論這幾年很泛濫的「師生戀問題」,

雙方的討論,我想會更理性、更有可能達到「共識」。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打完收工。
Mr ciprino wrote:
最近阿貓的臉書上、LINE...(恕刪)


以後的學生看到罄竹難書,應該都不懂意思了,

其實,我也把這歸類在去中的一種,

小時候背古文! 真是快要罵到沒力!

那時誰會了解古文的意義! 看國文老師的功力

不過! 到後來才能知道! 有背是有一些好處!

理解 跟 背 是背道而馳! 會背比較會活化記憶能力!

Mr ciprino wrote:
繁體字是古人的


多古?

告訴你:孔子也看不懂繁體字。


調降文言文比例聯署
早日拋棄枷鎖和桎梏。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osignatory


背文言文背到失去感受「XX+YY=1是一個圓的詩意」的能力,也蠻可悲的。


人的「智慧」拿來發展「看誰比較能寫出洞房紅蠟燭的"意境",誰就比較厲害」,太可惜。

還圍成一堆一起看不起看不出洞房紅蠟燭的"意境"的「俗人」。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