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ree wrote:
很奇怪的是一堆眼睛...(恕刪)
的確,如果能知道連署書裡當地意見的比例是多少,或許會更有說服力,
否則,又是外地人在期待花蓮該是我們期待的樣子,
但當地人的聲音與選擇到底有沒有被聽到,被傳遞出來??
(我想,地方父母官就能很大程度的代表當地人的聲音,所以~~~縣長表示??)
既然亞泥都合法的在那地方存在那麼久了,
如果展延也是合法的,那有什麼好擋,
如果生態環保優先,為何代表多數民意託負的中央/地方政府,沒去發動修正這件事?
而都只有微弱的民間力量起不了作用。
影片真的是很能傳達感性訴求,但理性現實是什麼?
政府為什麼無法停止這件事的發展?
也許就是國家(當地)發展的必要之惡,
也許就是一個在控制之下的必要破壞。
也許~~也許~~都是感性思考下沒想到的環節與現實壓力吧
事不關已的話,花蓮就是給我美美的就是了,就是要給我滿滿的原民風情,不能建設不能破壞,其它我不管,
但事要關已的話,我寧願去想想這件事存在的原因~~
感性言論就不提了,目標很清楚,停止破壞
那理性的看待這件事,看亞泥怎麼說
亞泥表示,花蓮廠與5年前相比植生綠化復育面積還增加了4.5公頃,裸露比例也減少。20年前准許開採時核定的就是使用內凹式的挖採方式,且經過復育,裸露面積也由26.5公頃到22公頃,視覺影響越來越少。
亞泥表示,礦場採用先進內凹式開採規劃的優點除了可降低景觀衝擊,減少公路上的視覺裸露面之外,也可發揮水土保持蓄洪功能,瞬間暴雨時,可將雨水收集蓄洪,截住雨水不會直接往下方沖刷,減緩雨水沖蝕力。
(先進內凹式,沒考慮過空拍機嗎..XD)
亞泥表示,目前無論採礦技術或環境復育的技術,在全世界都堪稱屬一屬二,不但花蓮廠礦山植生綠化成果屢獲國際肯定,更連續3年榮獲環保署企業環保獎,而花蓮廠內的蝴蝶園區遠近馳名,早已成為許多學校課外生態教學的首選。外界常誤認水泥廠是排碳大戶、破壞生態,殊不知現在的水泥廠已不是過去污染的場所,而是綠化、公園化的基地。
亞泥表示,水泥廠的旋窯具高溫燃燒、滯留時間長、擾流大的特性,是資源化處理廢棄物最佳設備,可將工業或事業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再利用,願全力配合政府「循環經濟」政策,使廢棄物處理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理想目標。
除非亞泥說謊亞泥違法,否則,我怎覺得~~~做的不錯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