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所又是名校,若是真的有心於歷史研究,應該有和本科系相關的工作可以找(因為這個圈子小,搞不好靠教授的關係就可以弄得相關工作)。怕的是當時念研究所的目的不是為了想研究只是為了掛學歷甚至只是想再混兩年,既不專心搞好本科(所謂搞好不是考試60分論文弄出來就是搞好)也不培養可以維生的第二專長,這樣出來沒工作也怪不了人。
重點我認為不是科系,而是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不夠積極所導致,大學混四年,研究所混兩年,要的是什麼?是張畢業證書還是讓自己有足夠實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在學6年間有想過日後日子怎麼過嗎?若沒想過自然得面對如此局面,這和念什麼科系沒啥大關係。
學歷頂多只能幫你騙進公司,進去以後是如何還很難說。
watersapiens wrote:
不過歷史系修起來爽啊
這顯示了你對歷史系的無知,歷史是很深奧的,只是一堆人把它唸淺了而已。不過這也不能怪你,台灣素來不重人文學科,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的主導下,學生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明顯的偏向就業導向,現實上人文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在就職上的確也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關鍵點在學生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唸這個科系?人文學科的學生畢業不好找工作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早在五六○年代柏楊就寫過中文系畢業生的悲哀。在這個前提下,學生選擇人文學科就讀前就應該有並不是為了就業而唸的心理準備,更應該認真的思考「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科系就讀?」特別是它對將來的就業通常並無幫助。對於那種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唸人文科系,懵懵懂懂唸了四年,畢業時再來哭工作難找的人,我只有一句話:人是要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的。
我是歷史系畢業的,我在高中時就確定自己將來要唸歷史系,所以填志願時前面順位全填了歷史系。現在畢業十幾年了,我依然認為當初選擇歷史系就讀是我這輩子作過最好的選擇。就業的困難雖然存在,但相形之下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
短鬢冷沾三徑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 拍手憑他笑路旁
大一入學時,我跟美術系的室友就談過這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進這個學校?
同樣是國立的藝術科系
若要有鐵飯碗,一畢業就有工作,那我們應該去念師大,好好把學科讀好將來當老師
若要能跟上社會的腳步,走通俗藝術或應用藝術,我們應該要去念板橋的台灣藝術大學(當時是台灣藝術學院)
但我們偏偏選擇了難考,又是搞純藝術的關渡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北藝大)
說實在話,當時的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怎麼走
純藝術在台灣很難熬,尤其我們又是不走商業不走通俗的"自我"路線,會更辛苦
大學這五年也很辛苦,學校要求並訓練我們增加心靈上的層次,而不是畢業後的就業路線
但我們不後悔,因為唸書對我們來說是為了滿足某種心靈層次的需要,也許是學藝術人的理想吧
果然,畢業後,大家不是改行,就是嫁人
雖然班上還是出不少走向專業路線的名人
但那是少數,也需要有相當的機運,努力,以及金錢的幫助
所以囉,我知道靠音樂在台灣是無法吃飯的,就算有漂亮的學歷,與少有的專長......
因此我改行走文字編輯,也做得還可以
至於音樂,我還是可以當兼職賺外快,畢竟是本行,下班回來或假日還是可以很輕鬆的當案子接
那些喝過洋墨水的同學,要嘛就選擇不回台灣了
不然就是回台灣考樂團,若樂團爆滿了呢?還是得走教學路線
問他是否早知道今天要走教學,當年就應該唸師大?
他還是一口否決說不,他還是喜歡有心靈層面的藝術表演
所以就看樓主堅持囉
若你真的喜歡某種工作環境或生活方式
就算工作難找,或為了生活還是得改行
相信還是不後會當初選擇的
台灣太畸形了
若唸書只是為了將來有好工作
跟機器人有什麼兩樣呢?
中文,歷史系也許不好找工作
但以人文素養來說,他們才是肚子裡東西最多的
只是目前台灣企業不重視這部份而已
他們只要機器人與錢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