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物 wrote:
另外,有一個小秘訣,敢在鮮乳上標示A級的,就一定是A級,沒有標示的,就有可能是B級。...(恕刪)
好像沒看到有標等級的?
青銅器物 wrote:沒有大廠不收B級乳吧
沒想到,人生走到一...(恕刪)
aligary wrote:
看過一部戲劇叫長不大...(恕刪)
kantinger wrote:
如果a地方的鮮乳+b...(恕刪)
青銅器物 wrote:
主題:我開始從事酪農業之-台灣的鮮乳安全嗎
沒想到,人生走到一個階段之後,轉了一個大彎,開始從事酪農業了。我承認,除了薪資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工作環境了。
不需要跟人勾心鬥角,不用每天在噪音及汙染中生活,感覺生命就此重新開始活了起來。
新行業新挑戰,所以我決定以一個新人的觀點開始為各位介紹這個產業。
一開始就是以訛傳訛已久的議題----台灣的鮮乳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個題目:鮮乳的味道
首先,要先了解,生乳的收購價是由一個叫『評議委員會』的機構決定的,每個酪農都根據這個標準交乳然後計價。
標準基本上分為乳脂率,無脂固形物(這是主要鮮乳營養來源),體細胞數(分級標準使用),生菌數(超標就不用說了,烙賽的奶工廠不收)。
然後前兩個會有標準,價格不一樣,有一個對照表,乳脂率多少,固形物多少價格就是多少,大家都不用恢,所以,酪農當然盡量提高這兩個關鍵了,乳脂越高就越濃醇香。
然後依照體細胞有區分為ABCD級奶,我知道大廠都是收A級奶,B級奶大部分都做保久乳調味乳去了,當然有些廠B級奶收不夠,也會直接用A級奶做。大廠B級以下就不收了,我知道有些地區性的會收來做奶,所以不要聽到產量少、限量就凍不鳥。然後基本上調味乳都是BCD級的奶了。
味道;
老實講,自從上個星期繳交的生乳被退貨後,我發現我真的可以分辨得出來鮮乳的風味。
乳脂高的,體細胞低的,就是濃濃香香的。
一但體細胞過高或者有一點細菌孳生,鮮奶馬上出現豆青味,就很像豆漿生的味道,青青的,這時還是合格的奶喔,只是風味跑掉了。
然後,加熱的方式及溫度也會影響味道,鮮奶只要殺菌,然後要保持這個味道,所以大廠投資設備不是在投資假的,自己用電鍋煮得跟直接加熱殺菌的,永遠味道都不一樣。
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就是勻化,簡單講就是把脂肪打散打小,讓你的口感比較好。
另外我想為政府說一下話,雖然大家平常沒事就在罵各單位,但是其實政府機關還是有在做事啦,在鮮奶這關把關的也很嚴謹,三不五時就來檢查一下,所以我們酪農在養牛交乳也很小心。鮮乳加工廠也是,法規限制得緊緊的,然後整天在檢查,實在也很認真好嗎。
另外,有一個小秘訣,敢在鮮乳上標示A級的,就一定是A級,沒有標示的,就有可能是B級。
先休息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