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我開始從事酪農業之-台灣的鮮乳安全嗎


青銅器物 wrote:
另外,有一個小秘訣,敢在鮮乳上標示A級的,就一定是A級,沒有標示的,就有可能是B級。...(恕刪)


好像沒看到有標等級的?
鮮乳未添加任何東西的話 有可能像廣告所說的又濃又香嗎?

青銅器物 wrote:
沒想到,人生走到一...(恕刪)
沒有大廠不收B級乳吧
現在是體細胞20萬以下是特A 額外加價 大廠應該是每公斤+4.5左右吧(夏天
30萬以下是A級 加價3元左右
50萬以下是B級 還是有加價0.8元
超過50萬是C級 扣錢
所以要多賺錢就是提高品質
會被退乳就是驗到抗生素
賠整車
大廠的酪農在夏天的話
賠整車會哭
一輛收乳車的量可能都超過6~70萬
aligary wrote:
看過一部戲劇叫長不大...(恕刪)

唬爛
台灣用藥沒有比較重
夏天每個酪農都是讓牛舍狂降溫
灑水風扇
還有這幾年很多都配合太陽能廠商蓋太陽能板了
據說溫度可以降低4~5度
kantinger wrote:
如果a地方的鮮乳+b...(恕刪)

是地方上的生乳加生乳
殺菌包裝變成鮮乳
滅菌就是保久乳

終極書僮 wrote:
鮮乳未添加任何東西...(恕刪)

可以
就是以前林鳳營的做法
無脂或低脂鮮乳抽出來的乳脂
打進全脂鮮乳裡就行了
或是養一些乳脂率高的娟姍牛來提高乳脂率也行

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
沒有大廠不收B級乳...(恕刪)


如果進口鮮乳+本地鮮乳

那算鮮乳嗎?
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
沒有大廠不收B級乳...(恕刪)


標記一下

zola wrote:
好像沒看到有標等級...(恕刪)


請問一下, 等級的標籤要看哪裡啊??


青銅器物 wrote:
主題:我開始從事酪農業之-台灣的鮮乳安全嗎

沒想到,人生走到一個階段之後,轉了一個大彎,開始從事酪農業了。我承認,除了薪資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工作環境了。
不需要跟人勾心鬥角,不用每天在噪音及汙染中生活,感覺生命就此重新開始活了起來。
新行業新挑戰,所以我決定以一個新人的觀點開始為各位介紹這個產業。

一開始就是以訛傳訛已久的議題----台灣的鮮乳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個題目:鮮乳的味道
首先,要先了解,生乳的收購價是由一個叫『評議委員會』的機構決定的,每個酪農都根據這個標準交乳然後計價。

標準基本上分為乳脂率,無脂固形物(這是主要鮮乳營養來源),體細胞數(分級標準使用),生菌數(超標就不用說了,烙賽的奶工廠不收)。

然後前兩個會有標準,價格不一樣,有一個對照表,乳脂率多少,固形物多少價格就是多少,大家都不用恢,所以,酪農當然盡量提高這兩個關鍵了,乳脂越高就越濃醇香。

然後依照體細胞有區分為ABCD級奶,我知道大廠都是收A級奶,B級奶大部分都做保久乳調味乳去了,當然有些廠B級奶收不夠,也會直接用A級奶做。大廠B級以下就不收了,我知道有些地區性的會收來做奶,所以不要聽到產量少、限量就凍不鳥。然後基本上調味乳都是BCD級的奶了。
味道;
老實講,自從上個星期繳交的生乳被退貨後,我發現我真的可以分辨得出來鮮乳的風味。
乳脂高的,體細胞低的,就是濃濃香香的。
一但體細胞過高或者有一點細菌孳生,鮮奶馬上出現豆青味,就很像豆漿生的味道,青青的,這時還是合格的奶喔,只是風味跑掉了。
然後,加熱的方式及溫度也會影響味道,鮮奶只要殺菌,然後要保持這個味道,所以大廠投資設備不是在投資假的,自己用電鍋煮得跟直接加熱殺菌的,永遠味道都不一樣。
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就是勻化,簡單講就是把脂肪打散打小,讓你的口感比較好。

另外我想為政府說一下話,雖然大家平常沒事就在罵各單位,但是其實政府機關還是有在做事啦,在鮮奶這關把關的也很嚴謹,三不五時就來檢查一下,所以我們酪農在養牛交乳也很小心。鮮乳加工廠也是,法規限制得緊緊的,然後整天在檢查,實在也很認真好嗎。

另外,有一個小秘訣,敢在鮮乳上標示A級的,就一定是A級,沒有標示的,就有可能是B級。

先休息一下

學習了
青銅器物 wrote:沒想到,人生走到一個階段之後,轉了一個大...(恕刪)
你在哪家上班?

鑽地的冰蟲 wrote:
請問一下, 等級的...(恕刪)
沒有這種東西
乳品廠最愛的是特A級的
會提高價錢收購
酪農要賺錢
就是提高品質
品質差的
錢就少
C級乳的收購價是扣錢的
以一個酪農戶每天2000公斤計算
特A跟C級乳的收購價
差了快10元
也就是快20000塊
酪農不會讓品質低落而放棄這些錢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