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觀感?先有夜市才有居民不說,居民觀感能讓台灣經濟多賺多少錢?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可惜現在台灣政府,不分藍綠,腦袋裡只有虛的經濟:買空賣空的房地產,虛假的經濟比真正的經濟更重要,不可思議
如果夜市消失,一下子大家頓失收入,房地產一樣會乏人問津,為何政府不思考這個問題?
一面倒向炒作房地產,最後就會走向香港那條路,中下階層愈來愈難生存,連就業市場(夜市)也被打壓,最後只能領社會救濟過日子,或到處移民:最近移民到台灣中南部的香港人不少,大多開餐廳。這可不是好事
政府有想過怎樣安排夜市人員就業問題?如果沒想過,也沒準備足夠的貧困救濟金,就不應該這樣作。要不像新加坡,在市區各處建立有方便的水電瓦斯,但非高級賣場的攤販市集,租金不至於讓攤販難以生存,外國觀光客也愛去,攤販生計顧到,觀光錢也賺到了,是多贏的好方法
夜市的演進我大概還略清楚。
樂華夜市之所以叫做樂華是因為錢櫃那位置以前是樂華戲院而得名,
夜市以前白天是菜市場到晚上才是夜市,
現在白天的菜市場隨時代演進幾乎都消失了。
樂華夜市以前的範圍並不是那麼大的,
而且沒有那麼多攤賣吃的,
最早最早的時候夜市範圍是由永和路到牛仔褲店那邊必須左轉保福路,
因為牛仔褲店之後現在永平路那段以前是不通的。
後來永平路那邊的房子拆除打通開路至中山路後,
保福路那段小巷範圍就逐漸沒落,
夜市就逐漸轉移延伸到通往85度C的路口,
但並沒有往後延伸至中山路那頭。
不知從何時開始,逛夜市的人潮變更多了,
夜市就一直擴大,由永和路直達中山路那頭的整個永平路範圍都是夜市,
這次主要抗議夜市影響逃生及交通的那兩棟大樓就是位於中山路口,
那邊最早確實並不是在夜市範圍內、只是靠近夜市而已,
所以原本住戶的汽車進出都可暢行無阻,
可是自從夜市擴大到他們家樓下時,
他們晚上開車回家就必須將車小心翼翼地開進逛街的人群中才得以返家,
這種狀況應該沒有多少人可以心平氣和的接受,
而且有時還會有不明究理的遊客罵他們沒公德心,怎麼會把車開進夜市裡。
網路上有人說先有夜市才有那棟大樓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樂華夜市的歷史很久是沒錯,
可是夜市設攤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大!
大家設身處地想一下,
如果你住了幾年的房子,突然某天有人在你家樓下開始設攤做生意,
然後攤販越聚越多、多到會到產生噪音、衛生及交通進出問題時,
你還能平心靜氣地不抗議嗎?
我想新聞標題說樂華夜市要消失是比較聳動的說法,
樂華夜市的歷史這麼久,是不可能消失的,
最有可能的後續解決方案是範圍縮小,
設攤的位置在合法不影響大樓住戶的交通再重做規劃罷了。
我的Flickr相簿[url=https://www.flickr.com/photos/kevin
但如果真的要就地合法,
建議夜市攤販要進來擺攤,要造冊管理,收環境保護費與管理費,並依規定擺在特定區域,
如果因此漲價,當然是消費者付費,
也就是說需要在管理方面作出重大的調整與改變,以避免類似問題再發生,
不爽夜市的應該不只那幾棟大樓,
以前家人叫幾攤集中專賣麻辣臭豆腐的地方是臭街,
進來擺攤小貨車當然停附近,倒楣的也是附近住戶,而且人多又複雜,機車容易被偷,
更不用說附近老舊公寓,蟑螂老鼠很容易四處入侵,............
攤販要進來擺攤,要有保護當地環境與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並努力與當地居民和平共存,
不能再用老式那種隨便擺攤討生活的觀念,尤其是那些相同位置已經擺佔很久的攤位,
如果只是進來賺了就走,髒亂,嘈雜,交通堵塞留給當地居民,
那就趕快消失吧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