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用mo 的效果會不會比cdrom 好保存用更久呢? 依個人經驗, MO 片(3.5", 128M~640M)可以保存很久, 但是 MO 機很不耐用,用過 4 台 Fujitsu + 1 台 Olympus , 已經 3 台 Fujitsu 壞掉了,而壞掉的情況並不是完全讀不到, 而是讀的資料一多就會出現當機的情況,後來知道是偵測進退片的按紐很容易接觸不良, 但是要拆開自己調整. 目前就都是用 Olympus 的.
以前有討論過啦~那是染料層的問題不管你放哪裡,壞調都遲早的事情爬一下文吧最後吉米認為以RW的媒體來存放,還比較保險一點,因為他的染料不會像R這種片子的染料易壞,易變質然後就是依照你資料的價值,餵他吃相當價值的片子,不要貪便宜就上,不然能放兩年就偷笑囉
雖說這不是新聞...幾年前就知道,可是實在很難令人不去在意...因為病毒的關係,現在對資料備分會多多重視...大家都知道,多大牌子的HD都有不保險的一天^^!我其實也是掙扎了很久,才選定DVD RW作為資料備份媒介...主要是看上大容量,不過心理的隱憂就是相容性的問題...之前我過一個音響店老闆,一張終極保鑣的原聲帶,當年剛出就買了...五年前去他店裡看...天哪!已經千瘡百孔了= =a聽說那個年代的CD片會氧化是正常的:|廳的我道抽了好幾口氣...資料備份都還好,重點是我的CD都是自己買的,萬一有一天通通掛了,哭死啊...另外想問問大家,對於DVD RW的片子,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啊@@我是比較在乎保存度的問題啦^^!記得很多年前,[0938的窩]站長[山豬]跟他們研究所的同學作的實驗...把幾種牌子的片子一字排開,在同用的環境下燒同樣的資料,然後丟到頂樓任憑風吹日曬雨淋...結果丟在那裡,他們都忘記有這回事了...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又有人上頂樓去吹風,看到已經被吹的東倒西歪的CD片...整理一下,又拿去讀取,聽說...只有一片還讀的到...它的名字叫[PHILIPS]...現在想想,真是有趣的實驗啊^^!,或許可以再來一次這樣的實驗...(不過支援DL的DVD片爆貴就是了U_U)
還記得一倍速時代當時PHILIPS的光碟片,黃金版的一片要300元現在丟進去光碟機,還讀得到但問題是,裡面的程式不能很正確的跑了這也是我的野蠻女友紅極一時的時候,大家在討論的,時光桶裡面要放甚麼除了光碟之外,切記切記還要放一套完整的電腦系統、作業系統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跑那個程式及內容
這也是我的野蠻女友紅極一時的時候,大家在討論的,時光桶裡面要放甚麼除了光碟之外,切記切記還要放一套完整的電腦系統、作業系統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跑那個程式及內容 可能還要各種避震, 避灰塵, 防水, 自動送出定位訊號, 以免在台灣土石流就不見了.... (好像在說黑盒子, 到底是傳統的紙張好啊 )
現在的光碟片應該是染料和反射層要多薄就多薄,只要剛剛符合規格就可以了吧!!以前和現在的燒錄片拿起來對著日光燈看,就可以看出差異性,現在的透光性都很好。還有保存環境很要注意。人家MIJ的片子貴是有道理的。
用真空包裝袋吧(亂來的)我也改用DVD來存東西了﹐可是本身比較懶﹐光碟常常亂丟所以也選擇用HDD來儲存比較重要的資料﹐目前已經有4個HDD(2*120G﹐一個160G﹐一個200G﹐另外PC本身用160的)
MissX wrote:聽說那個年代的CD片會氧化是正常的:|廳的我道抽了好幾口氣...資料備份都還好,重點是我的CD都是自己買的,萬一有一天通通掛了,哭死啊...恕刪~ 小弟當年(還沒有網路.mp3的時代)買過的正版CD大概花了10幾萬吧...錢倒是小事問題是有些專輯市面上已經買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