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外公過世要蓄鬍子嗎?

台灣習俗就是要看其來頹廢難過才像喪禮,

oilrogertw wrote:
不曉得民間習俗是如何...(恕刪)

一般習俗是直系親屬不理髮、不刮鬍子,並且百日之內子孫均需「帶孝」,婿、媳亦同。

taipei_walker wrote:
台灣習俗就是要看其來...(恕刪)


沒錯要看起來很頹廢,這樣才有家裡死人的感覺

重陽節阿嬤過世,
有留鬍子到出殯當天火化才去修容
人都死了,蓄不蓄鬍,也不能改變(代表)什麼。

馬照跑,舞照跳。
這些習俗,演變到現在,已經不是"慎終追遠",
而是"演給活人看".
所以問問家族中的長輩吧,
怎樣能讓長輩高興,家族和諧,比較重要Orz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感謝大家的討論..
經過多方搜尋與討論...我覺得習俗的東西沒有對錯...
只要心誠則靈...

像現在行天宮也提倡心香~
**心香一炷,不用到廟裡去點,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很莊嚴的道
場,我們自己的心香點燃起來,就會散發出人生的清香。.

不分宗教~
相信祖先能理解的~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地藏經云:『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唸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地藏經云:『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唸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四十九天內最好吃素禁慾為亡者造福
祝大家年年都有頭香可以插!
習俗是人訂的



taipei_walker wrote:
台灣習俗就是要看其來...(恕刪)
如今哪個人能做到遵循古禮

禮記 喪服小記
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男子冠而婦人笄,男子免而婦人髽。其義:為男子則免,為婦人則髽。

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祖父卒,而后為祖母後者三年。為父母,長子稽顙。大夫弔之,雖緦必稽顙。婦人為夫與長子稽顙,其餘則否。男主必使同姓,婦主必使異姓。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從祖祔食。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從服者,所從亡,則已。屬從者,所從雖沒也服。妾從女君而出,則不為女君之子服。禮不王不禘。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為妻也,與大夫之適子同。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則祭以天子諸侯,其尸服以士服。父為天子諸侯,子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服。婦當喪而出,則除之。為父母喪,未練而出,則三年。既練而出,則已。未練而反,則期;既練而反,則遂之。再期之喪,三年也;期之喪,二年也。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也;五月之喪,二時也;三月之喪,一時也。故期而祭,禮也;期而除喪,道也。祭不為除喪也。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間不同時而除喪。大功者主人之喪,有三年者,則必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已。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昆弟,而父稅喪,已則否。為君之父母、妻、長子,君已除喪而后聞喪,則不稅。降而在緦小功者,則稅之。近臣,君服斯服矣;其餘,從而服,不從而稅。君雖未知喪,臣服已。

虞,杖不入於室;祔,杖不升於堂。

為君母後者,君母卒,則不為君母之黨服。絰殺,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絰。妾為君之長子與女君同。除喪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無事不辟廟門,哭皆於其次。

復與書銘,自天子達於士,其辭一也。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如不知姓則書氏。

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報葬者報虞,三月而後卒哭。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大夫不主士之喪。為慈母之父母,無服。夫為人後者,其妻為舅姑大功。士祔於大夫則易牲。繼父不同居也者,必嘗同居。皆無主後,同財而祭其祖禰為同居;有主後者為異居。

哭朋友者,於門外之右,南面。祔葬者不筮宅。士大夫不得祔於諸侯,祔於諸祖父之為士大夫者,其妻祔於諸祖姑,妾祔於妾祖姑。亡則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昭穆。諸侯不得祔於天子,天子諸侯大夫可以祔於士。

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宗子,母在為妻禫。為慈母後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為父、母、妻、長子禫。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

丈夫冠而不為殤,婦人笄而不為殤。為殤後者,以其服服之。

久而不葬者,唯主喪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者,除喪則已。箭笄終喪三年。齊衰三月與大功同者,繩屨。

練,筮日筮尸,視濯,皆要絰杖繩屨。有司告具,而后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畢而后杖,拜送賓。大祥,吉服而筮尸。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庶子不以杖即位。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

諸侯弔於異國之臣,則其君為主。諸侯弔,必皮弁錫衰。所弔雖已葬,主人必免。主人未喪服,則君不錫衰。

養有疾者不喪服,遂以主其喪。非養者入主人之喪,則不易己之喪服。養尊者必易服,養卑者否。

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於女君可也。婦之喪、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則舅主之。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唯宗子。主人未除喪,有兄弟自他國至,則主人不免而為主。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

奔兄弟之喪,先之墓而後之家,為位而哭。所知之喪,則哭於宮而后之墓。

父不為衆子次於外。與諸侯為兄弟者服斬。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婦祔於祖姑。祖姑有三人,則祔於親者。其妻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不易牲。妻卒而后夫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以大夫牲。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無服也者,喪者不祭故也。

婦人不為主而杖者:姑在,為夫杖;母為長子削杖。女子子在室,為父母,其主喪者不杖,則子一人杖。

緦、小功,虞、卒哭則免。既葬而不報虞,則雖主人皆冠,及虞則皆免。為兄弟,既除喪已,及其葬也,反服其服,報虞、卒哭則免,如不報虞則除之。遠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君弔,雖不當免時也,主人必免,不散麻。雖異國之君,免也,親者皆免。除殤之喪者,其祭也必玄。除成喪者,其祭也朝服縞冠。

奔父之喪,括髮於堂上,袒降踊,襲絰于東方。奔母之喪,不括髮,袒於堂上,降踊,襲免于東方。絰即位,成踊,出門,哭止。三日而五哭三袒。

適婦不為舅後者,則姑為之小功。

喪大記
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廢牀。徹褻衣,加新衣,體一人。男女改服。屬纊以俟絕氣。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於男子之手。 君夫人卒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內子未命,則死於下室。遷尸于寢,士之妻皆死于寢。

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世婦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號,捲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榮。其為賓,則公館復,私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乘車之左轂而復。復衣不以衣尸,不以斂。婦人復,不以袡。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東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內命婦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婦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大夫之喪,主人坐于東方,主婦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士之喪,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東方,主婦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君之喪,未小斂,為寄公國賓出;大夫之喪,未小斂,為君命出;士之喪,於大夫不當斂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階。君拜寄公國賓于位;大夫於君命,迎于寢門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於大夫親弔則與之哭;不逆於門外,夫人為寄公夫人出,命婦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當斂,則為命婦出。

小斂,主人即位于戶內,主婦東面,乃斂。卒斂,主人馮之踊,主婦亦如之。主人袒說髦,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徹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君拜寄公國賓,大夫士拜卿大夫於位,於士旁三拜;大夫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大夫內子士妻特拜,命婦氾拜衆賓於堂上。主人即位,襲帶絰踊。母之喪,即位而免,乃奠。弔者襲裘,加武帶絰,與主人拾踊。

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燭、下二燭,大夫堂上一燭、下二燭,士堂上一燭、下一燭。賓出徹帷。哭尸于堂上,主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賓于寢門內;其無男主,則女主拜男賓于阼階下。子幼,則以衰抱之,人為之拜;為後者不在,則有爵者辭,無爵者,人為之拜。在竟內則俟之,在竟外則殯葬可也。喪有無後,無無主。

君之喪: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殯,授大夫世婦杖。子、大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內輯之;夫人世婦在其次則杖,即位則使人執之。子有王命則去杖,國君之命則輯杖,聽卜有事於尸則去杖。大夫於君所則輯杖,於大夫所則杖。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既殯,主人主婦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則去杖,大夫之命則輯杖;內子為夫人之命去杖,為世婦之命授人杖。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而朝,主人杖,婦人皆杖。於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於大夫世婦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即位。大夫士哭殯則杖,哭柩則輯杖。弃杖者,斷而弃之於隱者。

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士并瓦盤無冰,設牀襢笫,有枕。含一牀,襲一牀,遷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始死,遷尸于牀,幠用斂衾,去死衣,小臣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几,君大夫士一也。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盡階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餘水弃于坎。其母之喪,則內御者抗衾而浴。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為垼于西牆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煑之,甸人取所徹廟之西北厞薪,用爨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盤,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須,濡濯弃于坎。

君之喪,子大夫公子衆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無筭;士疏食水飲,食之無筭;夫人世婦諸妻皆疏食水飲,食之無筭。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衆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士亦如之。既葬,主人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婦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練而食菜果,祥而食肉。食粥於盛不盥,食於篹者盥。食菜以醯醬,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期之喪,三不食;食:疏食水飲,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飲酒。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為母,為妻。九月之喪,食飲猶期之喪也,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五月三月之喪,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飲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則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則辭。

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席。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君陳衣于序東;大夫士陳衣于房中;皆西領北上。絞紟不在列。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陳衣于庭,百稱,北領西上;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西領南上;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西領南上。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為三,不辟,紟五幅,無紞。小斂之衣,祭服不倒。君無襚,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小斂,君大夫士皆用複衣複衾;大斂,君大夫士祭服無筭,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稱。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綌紵不入。凡斂者袒,遷尸者襲。君之喪,大胥是斂,衆胥佐之;大夫之喪,大胥侍之,衆胥是斂;士之喪,胥為侍,士是斂。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斂者既斂必哭。士與其執事則斂,斂焉則為之壹不食。凡斂者六人。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赬殺,綴旁三。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質殺之,裁猶冒也。

君將大斂,子弁絰,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尸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衣,士盥于盤,上士舉遷尸于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踊,夫人東面亦如之。

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尸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士之喪,將大斂,君不在,其餘禮猶大夫也。鋪絞紟,踊;鋪衾,踊;鋪衣,踊;遷尸,踊;斂衣,踊;斂衾,踊;斂絞紟,踊。君撫大夫,撫內命婦;大夫撫室老,撫姪娣。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不馮庶子;士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尸。凡馮尸者,父母先,妻子後。君於臣撫之,父母於子執之,子於父母馮之,婦於舅姑奉之,舅姑於婦撫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於昆弟執之。馮尸不當君所。凡馮尸,興必踊。

父母之喪,居倚廬,不塗,寢苫枕凷,非喪事不言。君為廬宮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柱楣,塗廬不於顯者。君大夫士皆宮之。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於隱者為廬。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於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絰帶,金革之事無辟也。既練,居堊室,不與人居。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既祥,黝堊。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無哭者,樂作矣故也。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期居廬,終喪不御於內者,父在為母為妻;齊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內。婦人不居廬,不寢苫。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公之喪,大夫俟練,士卒哭而歸。大夫士父母之喪,既練而歸。朔月忌日,則歸哭于宗室。諸父兄弟之喪,既卒哭而歸。

父不次於子,兄不次於弟。君於大夫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焉。於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於士,既殯而往;為之賜,大斂焉。夫人於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小斂焉。於諸妻,為之賜,大斂焉。於大夫外命婦,既殯而往。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于門內。祝先升自阼階,負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執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後。擯者進,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則奠可也。士則出俟於門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門外,君退,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壹往焉。君弔則復殯服。夫人弔於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顙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送于門內,拜稽顙;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衆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後主人而拜。君弔,見尸柩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君裏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裏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君蓋用漆,三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君、大夫鬊爪;實于綠中;士埋之。君殯用輴,欑至于上,畢塗屋;大夫殯以幬,欑置于西序,塗不暨于棺;士殯見衽,塗上帷之。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腊焉。

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錦褚,加偽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皆戴圭。魚躍拂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纁紐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躍拂池。大夫戴前纁後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畫翣二,皆戴綏。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

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譁,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君松椁,大夫柏椁,士雜木椁。棺椁之間,君容柷,大夫容壺,士容甒。君裏椁虞筐,大夫不裏椁,士不虞筐。
祝大家年年都有頭香可以插!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