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人 wrote:希望大家看完後能發表...(恕刪) 看在沒鄉民出頭的份上樓主又是那種詐騙集團說啥就信啥還處在純真小夥子的份上大發慈悲的解惑一下有唸過國中、歷史的都知道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是重點主要重點講解儒、道、墨、法四家如果儒家真的受重視孔子為何會混的那樣悽慘道、墨為何會被直接無視法家又為何會變主流請自行找課本或維基百科腦補一下來龍去脈腦補完請GOOGLE下列條目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獨尊儒術、三綱五常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這些都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奠基著都了解過後再回頭看看自己貼的這篇文章~~有啥感想
邦有治則智無治則愚儒家文化就那樣太史公算漢武帝年代反派人物卻說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F%B2%E8%A8%98/%E5%8D%B7061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孔明能晴耕雨讀又能出將入相如何?
kantinger wrote:邦有治則智無治則愚儒...(恕刪) 自有史以來,歷朝歷代雖說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但看了各代的治理還是以法家學說為治理之本如南宋一朝以儒治國,出了那麼多的理學家但國勢呢法家學說以明代為甚儒家學說是用來教化民心用的用君君、臣臣那一套來區隔治理階層和平民的差別
大腸人 wrote:希望大家看完後能發表心得感言,一同討論討論.....(恕刪)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先把自家門搞定就是【齊家】(即孝敬父母之於家庭意義)進階的【治國】【平天下】才是孝順于社會意義在下不才,本人的孝順沒有遠大志向,無關社會意義。以上。....(*^.^*)--------------------------------------樓上的版友們講的跟真的一樣,說的比唱的好聽。大腸哥最好滾出來一同討論討論。踹共踹共踹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