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字是緊密聯繫的漢語的語言註定了如果採用字母化會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漢字字母化,《施氏食獅史》這樣的文章就會完全消失。《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拭室。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是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cchangg wrote:另外,中文的難學,跟愚民政策不無關係。提高門坎可以減少知識份子。...(恕刪) 跟愚民政策沒關係。反而因為科舉制度,讓中文大量的傳播。西方的文字受限於貴族與傳教士,普通百姓沒有機會受教育。中國因為科舉,普通百姓只要繳學費,就可以讀書。讀的好,還可以免稅。考上進士,還可以當官。(某些朝代吏或商人子弟不能考科舉)
地瓜吃太多 wrote:文字的演化都是先有象...(恕刪) 不認同您的觀點。二進制代碼——>簡單的機器指令——>高級編程語言,最前者遠比最後著簡單,只有兩個字元,難道可以說二進制代碼比編程語言更高級嗎?
阿6仔 wrote:《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拭室。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是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天啊,寫得出這等奇文的不是天才,什麼才是天才!
科舉是隋唐的事了。非常非常非常後面的事了。那時行草書都出世了,更別說象型這些。春秋和三國那些時代是根本不會理你懂不懂文字的。人民越笨越好管。商鞅甚至極端的認為人民只要會砍人和種田就好。連商人都一律趕出國境。李斯統一文字後,接收這一成果的漢朝,事實上也是繼續著愚民政策。只有世族大家才有學字的機會,門坎越高越好,才會永保自己的優勢。
新古蘭森 wrote:不認同您的觀點。二進...(恕刪) 貼給你維基好了雖然沒人知道真相(等小叮噹的時光機發明,才能真相大白)但這說法還是有一定根據除了中國及他的跟班們其他地區歷史發展確實是如此詳見周有光部分我不認為中文哪裡不好未來也沒有書寫問題已經沒有實物哪個好用突然覺得自己好強想起來是國中聽老師說過記性超強原來是中國人提出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