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0928o1 wrote:
現實社會上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情節出現的
最美退休老教師:裸捐終身積蓄 96張存單190萬元助學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漕橋社區,孫國華,一名74歲的退休數學教師。96張存單190萬元畢生積蓄全部捐出助學,他用大愛書寫著他平凡又偉大的人生方程式。
多年來,孫國華把“好人”這一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學校裏,他是好教師,受師生愛戴;在家裏,他是好父親、好丈夫,含辛茹苦地照顧先天愚型的女兒41年,照料患老年癡呆的妻子生活起居10余年。
幾十年來,他兢兢業業,省吃儉用,靠工資和補習酬勞積攢190萬元。然妻子老來失憶,女兒先天愚型又在8月病逝,經歷種種變故,孫國華覺得有更多的人需要這筆錢,于是捐款成立基金助學,把希望留給孩子們。此事引起巨大反響,近日被評為“常州好人”。9月18日上午,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櫻,武進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建文專程來到孫國華家,進行看望和慰問。並成立以孫國華名字命名的“孫國華獎勵基金”,用于獎勵漕橋中學優秀教師和學生,以及資助家庭困難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六旬老人用終身積蓄買消防車自建一個人消防隊
今年7月的一天,黔江區消防支隊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 打電話來的是一位老人,當接線員接通後,老人開口就問:“我要買一輛消防車,要多少錢?”這讓接線員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老人叫楊勝銘,61歲,是黔江區石家鎮的一位退休民警。 老楊1973年參軍,服役期滿轉回石家鎮,幹過會計、文書等。 後因工作需要,於1987年春節調到當地派出所任副指導員,分管轄區的農村消防安全工作。
當大家看到老楊犀利的眼神,就知道他和其他老人有所不同,24年的警察職業生涯,共參加60餘起火災撲救,挽回財產損失100餘萬元。
石家鎮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地處山區。 當地群眾消防意識相對淡薄,亂堆亂放柴草,用火用電安全常識匱乏,每年都有2—3起火災發生。
那裡距城區有六七十公里車程,一旦失火,公安消防隊至少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後才能趕到,往往錯過了最佳滅火時機。
值錢家當就一台破電視
2010年,楊勝銘退休後,返聘到當地鎮上中學當起了校警。
他說,現在農村留守在家的全是“38619部隊”,即兒童、婦女、老人。 去年村里鄰居殺過年豬,除殺豬匠是男人外,其餘全是女人,抵禦火災災害的能力小,安全得不到保障。
“我不喝酒、不打牌,平日里也沒什麼愛好。雖然日子過得平淡,但兒女長大成家,也沒什麼負擔,自己購置消防裝備再為鄉親們做點事是我唯一的心願。”今年6月底,楊勝銘初次提出這樣的想法時,遭到全家人的堅決反對。
多年來,3個子女的培養和長期生病的老伴,全家的重擔都是老楊一個人承擔。 到現在,家裡最值錢的還是那台1993年分期付款購買的21英寸老電視機和1995年修建的5間磚木房。
可看到老楊堅持的目光和聽到鄉親們遭受火災後痛苦的生活,老伴的心軟了。
一個人的消防隊成立
“一輛沙灘消防摩托車需要3萬元,可我只有1.5萬元,其他的錢從哪裡來呢?”經過調查,老楊把目光鎖定在全地形消防摩托車上,他笑著說:“不夠就把2.1萬元住房公積金取出來給補上。”
老楊著手打聽買消防車的事兒被黔江區公安消防支隊柳德成支隊長知道了,非常感動,感覺到有責任幫助老人完成心願。
昨天上午,柳德成帶領消防官兵,將楊勝銘老人購買的全地形消防摩托車及消防支隊贈送的水帶、水槍、滅火器和戰鬥服等消防裝備送到了他的家裡,並專門舉行了隆重的志願者消防隊成立儀式,授予他“熱心消防事業”榮譽稱號。 得知消息後,來自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紛紛前來祝賀。
楊勝銘還說,今後還要鼓勵兒子加入他的消防隊,子子孫孫傳承下去。 目前,黔江區公安消防支隊已經將這支全市最小的消防隊納入全區安全網絡體系建設之中,定期在資金、物資和技能培訓中給予支持。
新聞縱深>
全市最小的消防隊
市消防總隊相關人士介紹稱,楊勝銘老人所成立的是全市第一支志願者消防隊,也是最小的一支消防隊。 按照主要職能和編制的不同,目前消防隊分為: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義務消防隊以及志願者消防隊四種。 大家平時所說的“消防隊”是指公安消防隊,目前我市公安消防部隊已有3000多名官兵,擔負了全市滅火、救援、社會救助等眾多任務。 而老楊所成立的志願者消防隊,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初期火災的撲救,以及日常防火宣傳。
楊勝銘老人組建的志願者消防隊雖然只有他一個人和一輛消防車,但在全面提高城鄉抗禦火災的能力面前無疑為政府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對話老楊>
一生的努力只為悲劇不再重演
昨天下午3點,重慶晨報記者撥通了楊勝銘老人的電話。 老人洪亮的聲音顯得很是興奮,因為他剛剛騎著這台嶄新的消防摩托車在村子裡兜了一圈,向村民們宣傳防火知識。
老楊說,自從年輕時參軍起,就經常參加火災的撲救,森林大火、房屋起火、工廠起火……他的火災撲救經驗,絲毫不遜色於專業的消防隊員。
“那時我只有七八歲,妹妹當年5歲……”母親由於患病,視力一直不太好。 那年冬天在屋外堆起柴堆烤火時,楊勝銘的妹妹一不小心跌進了火堆中。 因為營救不及時,最終妹妹因為燒傷嚴重而身亡。 老人回憶稱,當時是由於用火不慎而導致的意外,那個場景讓他終身難忘。 他說:“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就是為了妹妹的悲劇不會在其他人身上重演!”(記者譚遙通訊員王松)

星雲預立遺囑 財產2000萬全捐了
中國時報【盧金足╱台中報導】
佛光山開山宗長、88歲的星雲法師,3日到台中佛光山惠中寺主持「佛法真義講座」時表示,他的遺囑寫好了,算一算有2000多萬的個人財產,已全部捐作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寺廟、道場、學校、電台全都不是我的」,行善不會吃虧,把功德留給後代。
這場講座也為南華大學擴建教學硬體設備籌措經費,台中市長胡志強聆聽大師說法後,才知道要募款助學,起身舉手表示「我還沒繳錢,等下補繳善款。」星雲法師笑著說「胡市長智慧值千百萬,不用繳錢了。」
星雲還稱讚「胡市長是很能幹、很有氣量的人,希望他能有機會繼續為民服務。」並強調「這種人才不容易得到。」
8年前即決定捐出
星雲法師說,7、8年前,有次他到海外弘法,有天想到他已經80歲了,如果在80歲死掉,自己還有多少錢?算一算他有2000多萬,他一生無積聚家累,要這些身外之物何用,馬上決定全數捐出做為公益信託的教育基金。
「遺囑也寫好了!」星雲法師心無罣礙的說,自己一無所有,身後事早有交待,看到有的人在死後,發生親人在舉行葬儀時爭財產的憾事,人生最後一程為錢反目,真的划不來。
星雲法師表示,屬佛光山的寺廟、道場、學校、電台等資產,「我什麼都不要,這些都不是我的」,連他寫書的稿費,也全部一毛不剩的捐出來,他說「我也沒有什麼一張紙可以給你們」,留下來的只有佛法真理。
星雲法師雖「連一張紙都不留」,他的墨寶卻炙手可熱,還出現山寨版,有人拿了假的書法給他看,他幽默的說「寫得比我好啊!」但是字或有相近,簽名字體不一樣,一眼就被他識破。
他現在視力漸模糊、腿又難行、聽力不佳,加上中風數次,體力不如前,幸腸胃還好,頭腦也清楚,可以繼續講佛法,可是看到很多人四處求佛,還有人自稱會「神通」,他提醒「佛在我們的心裡」,強調人間佛法,不怪力亂神。
空,是最豐富的
「空,是最豐富的」,星雲法師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階段,連財富都視如浮雲,正如雙手捐出所有,留給後人才是最有意義的資產,但他認為一般人都以「生老病死」為循環,應該改為「老病死生」,正因為有「生」才有未來無限希望。
至於宗教常以人來世間是一件苦事,星雲法師以正向開釋「苦是很了不起的東西」,不要對苦抱持灰色想法,「苦會增加我們的力量」,苦給我們營養和奮鬥的勇氣,不要為苦所惱,要樂觀與佛同行,活在當下。

Warren Edward Buffett 巴菲特:捐出99%財產給慈善團體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0.06.18 03:15 am
股神巴菲特十六日在美國「財星」雜誌網站發表公開信,呼籲美國其他億萬富豪,承諾至少把一半財產捐給慈善機構。以下為內容摘要:
我在二○○六年允諾將逐步把波克夏公司的所有持股捐給慈善基金會,我無比高興。
如今,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和我正要求數以百位計的美國富豪允諾至少捐出五成財富給慈善團體。所以我想重申我的目的,並解釋背後的理念。
首先,我的誓言:在有生之年或過世後,將把財產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捐給慈善團體。就金額而言,已屬龐大。但相較之下,有許多人日常對其他人的施捨更多。
數以百萬計的民眾經常對教會、學校和其他機構捐款,放棄使用這筆可讓自己家人享受的錢。每筆投入的捐款意味放棄看電影、去餐廳或其他個人享受。相比之下,我的家族和我在履行捐款百分之九十九的誓言時,並未放棄任何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再者,這項誓言並未讓我捐出「時間」這個最珍貴的資產。我很自豪地說,包括我的三個孩子,已貢獻許多時間和專才協助其他人。這種施捨通常比金錢更有價值。
然而,我能做的事是拿出一疊股票幫助他人。至今,我已捐出百分之廿的股票,將持續每年捐出約百分之四的持股。我的捐款承諾並未讓我和孩子的生活受到任何影響,他們已收到龐大財富供個人使用,將來還會收到更多錢。
我的家族和我對於擁有龐大財富,並不會感到罪惡,而是心懷感恩。我的家族就算把我的財富花掉百分之一以上,也不會增添快樂或幸福。但相較之下,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卻可對其他人的健康和福祉產生重大影響。
此一事實已為我和我的家族鋪設一條明確的道路:我們將留下必要財富,其餘全部回饋社會,用於有需要的人。這段路,已由我的誓言啟程。

辜寬敏:捐30億財產回饋台灣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今天說,他將一半的財產約新台幣30億元捐出,回饋社會,每年約有1億元孳息可運用。
辜寬敏妻子王美琇說,基金會第一個活動是開辦「台灣歷史小說獎」,徵選10萬字以上,以台灣的歷史人物或時代背景為主軸的長篇歷史小說,首獎將可獲得國內徵文比賽最高額的新台幣120萬元獎金。
辜寬敏、王美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文化委員會委員平路、馮賢賢、吳念真、顧立雄,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張炎憲共同召開記者會。
王美琇說,台灣歷史小說獎規劃每年定期舉辦,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將於2015年9月1日起開始收件,至9月30日止截止收件;10月開始三階段審評,12月下旬公布得獎作品及頒獎日期。爾後常態性地於每年9月收件,12月底公布結果。
辜寬敏指出,他的財產一半由太太及兒子們繼承,另外一半則要回饋社會,他將1億美金、約合台幣30億元的財產交付信託,每年分紅孳息約有1億元,基金會成立文化、教育、社會3個委員會來運用這筆錢。
王美琇說,台灣歷史小說獎是文化委員會推動的第一個活動,要鼓舞更多人投入創作。
吳念真說,不同統治者留在這塊土地上,開了很多花朵,很多故事值得撰述;平路說,台灣此時在困局裡,需要往未來看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故事是最重要的,只有從好聽的故事裡才會找到力量。
張炎憲說,台灣歷史有多變性、複雜性,一個人可能跨越二、三個時代,常常時代改變,價值可能就跟著改變,台灣人在時代改變中充滿無奈心酸悲哀苦悶;馮賢賢說,台灣需要更多的小說,來豐富想像,讓影視工作者有更多的文本可以挑選、創作影像。(中央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