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1727年《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是以「力居樓」這類似「Likuro、Likulau」發音的名詞來指土官所戴的「帽」,而同時又以「褚買」這類似「Tumei」發音的名詞來指土官所穿的「衣」(#185),文中的意思就是「戴豹皮帽、穿熊皮衣」。
因此,1747年《重修台灣府志》沿用1727年《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內容而稱「熊皮非土官不敢服」,並不像是誤寫。
由於「力居樓」與「褚買」同時出現於同一篇文(註12),清文獻把雲豹皮「誤寫」為熊皮的機率並不高
反而是「日領期認為清文獻誤寫」這件事,很可能才是衍生「雲豹皮衣」的問題所在!
這很可能也是導致日本政府把排灣族「穿雲豹皮衣」這個並非正確的主觀認知推廣至各博覽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