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a wrote:
老實說, 看完了影片...(恕刪)
他說的裝修房子 在北京淘寶上確實連黃沙 磚頭都可以買 當天送貨上門
samsungdog wrote:
我不太認同啥中國奇蹟...(恕刪)
沉默的企鹅 wrote:
我覺得這個的視頻主要的衝突點是:
1 Hugo Barra他來了中國,他生活過,他知道淘寶的流量,他也知道騰訊在中國的地位,他知道QQ,他也知道微信,他知道其中的力量,他見識到了小米的社群,他用過中國的快遞,他用過中國的微博,中國改變他很多
2 主持人沒來過中國,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大抵停留在第三世界國家當中,搞不好最次的還是那種留著辮子,黃禍論的中國人,所以主持人很可能認為Hugo Barra在唬爛,在吹牛,什麽6億人,中國怎麼可能有6億QQ用戶?中國那麼窮,怎麼可能買得起電腦,淘寶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銷量?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在淘寶上買東西?中國人有那麼潮?
所以Hugo Barra一定在騙人,中國人明明還在鋤地,牽著一頭老黃牛,或者戴個斗笠划船,北京城都是自行車----堵車也是自行車堵車
所以主持人不是震驚,我覺得更多的他是覺得Hugo Barra在唬爛。
隨便他怎麼想,其實我也不是很關心。
...(恕刪)

asuka_zhang wrote:
這些互聯網企業一開始...(恕刪)
沉默的企鹅 wrote:
哪個老外不懂中國,難道臺灣人還不懂大陸?我們至少是同文吧
1 送貨,也就是快遞公司。首先爲什麽快遞員工願意送貨?因為快遞員是計件發錢的啊,你送了多少貨,就能拿到多少錢,送的越多,拿的越高,當然你可以選擇少送貨,可是你拿的也少了啊
2 中國教育水平高。原因:美國人的PISA測試,上海大幅度領先,上海在中國不算特別強的高考地區,屬於被照顧地區,和北京一樣。即便是打折,整個中國也不會比西方差到哪裡去。
3 軟體業務。易趣,也就是後來被ebay收購的那個,當年EBAY在中國風光無比,比什麽淘寶厲害多了,爲什麽最後衰敗了?本地化程度太差太差了,不但拒絕本地化,甚至把服務器搬到了美國,想一想當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出口帶寬,你就知道美國人腦子犯傻也是有的。
QQ問題可謂本地化不夠透徹的最大問題。早先QQ是抄襲ICQ起家的,但是它對於ICQ有一個小小的改進,正是因為這個改進,才使得QQ遙遙領先。
早先的ICQ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ICQ的號碼是存在本地的!知道這代表什麽嗎?
你申請了一個ICQ號碼,但是你換了電腦,你的號碼就不見了!你就需要重新申請一個號碼,你的號碼是本地的!你的好友也統統不見了,作為美國人,在98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腦,電腦普及率很高,GOOD,這不是問題,但是在98年,電腦人民幣一萬一台,而那時候的中國人每個月收入才500到600人民幣,你怎麼指望中國人買得起電腦?
SO,騰訊的做法就是把QQ號碼上傳到服務器,不管你在哪裡登陸QQ,只要你記得賬號密碼啊,就可以登陸了,就可以與你的好友繼續保持聯繫。
所以現在好多人動輒說中國抄襲,淘寶抄襲,騰訊抄襲,沒有多少人去想一想背後用戶的深層次需求是什麽,像以色列人的ICQ,中國人真的對它不湊了,ICQ從未發過中文版,是中國網民喜愛它,義務為它翻譯了中文版,放在網上供人下載,即便是如此,ICQ還是看不見中國的需求,它選擇了無視。
舉一個不重視當地的中國公司的例子:恰恰就是雷軍的,越南人的VinaGame公司起碼說明了雷軍在金山公司時期,眼光實在不高明。當年靠代理金山公司劍俠情緣的小公司VinaGame,現在已經成為越南的龍頭。這裡面的故事真是太多太豐富了。
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