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kae wrote:
以前有學者研究。。唐朝所用的語言有可能是"台語".
又一說是唐代先皇發源於閩南一代所致.從唐詩的讀音有相符合之意.。...(恕刪)
絕對不是。
唐代先皇是李世民這一家,
跟閩南無關,反而是與西域有比較大的關連。
(所以李唐風氣開放,都穿爆乳裝)
偶前面說過了,
是唐末動亂,貴族往南避難,
將關中語音(河洛方言)傳到閩南、兩廣,
使得閩南語帶有古音。
這種方式,
很像台語帶有日本音一樣,
或是新加坡的普通話夾帶英語、印尼語,
但是不代表新加坡的普通話就是英語/印尼語。
閩南語帶有古音,有些字辭的發音應該是與河洛語類似,
這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用閩南語唸唐詩,韻腳對的機率比目前普通話還來的高很多。
(目前的普通話是「新國音」,是民初訂的發音,跟北京方言已經差很多了)
南方沿海各省,江浙、福建、廣東,
是歷年來進士大省,文風鼎盛,
遠比北方與內地各省來的強。
搞到朝庭還保留進士席位給其他各省,
避免南北分裂,整碗被南方進士拿走。
清朝皇帝聽不懂官員的南部方言閩南腔、客家腔,
還特地開立「正音班」,幫南方官員正音。
林則徐就是福建人。
~
閩南語是一字有多音,
有文言的唸法、白話的唸法,
文言的唸法,我覺得應該跟古河洛語比較接近,
因為科舉的關係,四書五經都是文言唸法,
會受唐末貴族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