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清朝雍正年間3千兩銀子有多大呢?


大腸人 wrote:
剛看了一幕,年庚堯叫...(恕刪)


維基查詢如下(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B6%E4%B8%A4):
近代研究發現,唐朝早期一兩銀子,約值4130元人民幣,晚唐時約值2065元人民幣,而明中葉則為660.8元人民幣,清朝中期約只剩下250元人民幣左右的價值。

假設雍正時期,1兩銀子也以250元人民幣來換算,大約是新台幣1250元(匯率1比5),所以3000兩銀子大約等於現在的新臺幣375萬元 ~~~
cdweb wrote:
死的时候五六十岁了,也才这么多了。如此一只手换一生银子值了


現在一堆控管,政府採購依舊有很多灰色地帶,以前的話更不用說.
工部是大單位,油水應該也不少.不拿是會被同儕排擠的 ><

古早來說,貴金屬價值勝過田產,這個年代倒過來.

大腸人 wrote:
剛看了一幕,年庚堯叫...(恕刪)


聽說當時一箱科學麵只要1錢

聽說當時手機只要1兩
Hugo0211 wrote:
維基查詢如下(htt...(恕刪)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吏收入是很低的,一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抵不上一个仆人,所以清代的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所谓3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在与工资不成比例,所以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截自http://m.baidu.com/from=2001a/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320_1003%2Cta%40middle_2_4.2_1_8.8/baiduid=CD73D74559370FAC8AB655E710259FFD/w=0_10_%E6%B8%85%E6%9C%9D%E6%97%B6%E7%9A%84%E7%B1%B3%E4%BB%B7/t=wap/l=0/tc?ref=www_colorful&lid=6316852929151959154&order=1&vit=osres&tj=www_normal_1_0_10&sec=36411&di=ee641ac82c6f56c1&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SC_ytK0TWy953ybrWxBdNuWiHqMXvLSp_dbDXOtA2NhCn8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这一段开版的算错了。45斛米的价钱应该=45×100升×15文÷1000文=67.5两,再加上前面的45两银子,一个清朝末期的七品知县年收入也就是112.5两银子,约合人民币16875元。
大腸人 wrote:
剛看了一幕,年庚堯叫違令的十個手下自剁左手,
事後發了他們每個人三千兩銀子,
想請問,在雍正年間,三千兩銀子以當時的物價大約折合現在的多少呢?...(恕刪)

當時的物價....?????

以這劇談這劇,十三爺去洗衣場救一貴妃,那管事(官方)的訴苦說月薪5兩銀子不夠用,
十三爺就要他父親去頂個差,又可多五兩銀子收入....
三千兩銀子換算抵得上600個月,50年收入.
片子裡多次談到官員收入,官員借錢就提到,在京城當官年收入只有一百多兩,
一套像樣官服就是十兩....
NT1000有多大呢?
這主要跟物價有關(以前科學麵一包3元,漲到現在8元)。

古代幣值的換算,很多人都以大米的價格當衡量基準,
但各朝代的米價波動也很大,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
但方法是可以值得參考的。

銀是礦產,時代越晚挖越多。
銀在清朝是外國輸入的兌換物,所以清朝各代銀兩價值變動也大,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約是1000元,
清朝初期,一兩約是2000元,
明朝中期,一兩約是3000~5000元,
宋朝一兩約4000~7000元,
唐朝一兩約8000~16000元。

清朝一品官年俸祿180兩(超低薪),主要依據明朝俸祿標準,
後來因為貪汙太多,所以設立了養廉銀,
一品官每年養廉銀可達2萬兩。
小弟我有看南懷瑾大師的演講錄
書中大師有提到

如果要查古代的物價
可以到山東孔夫子
孔府去查

因為孔府,孔夫子後代子孫負責管帳的
會把每天採買什麼
花多少銀兩
例如買1斤豬肉.1斤菜用了幾兩
個個記帳

那問題是
進孔府
這門路找誰帶

那我想知道...喝一杯茶要多少兩...這樣換算就知道了
Google關鍵字: "一兩 白銀 換算"
可找到一些答案

這篇整理較完整,具參考性
http://dream09181994.pixnet.net/blog/post/92794949

一兩黃金(現約47000元)=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一貫=1000文銅錢)
估盛清雍正年間,一兩白銀估約4000~5000元新台幣!
到晚清就更低了,一兩白銀估約2000~2500元新台幣!
Rich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