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CCTV9正在播放“48年長春圍城”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
大陸現在的史觀一定都偏紅,
台灣早期的史觀也都偏藍,
大概要再等個三四百年吧,
才會有比較客觀的歷史論點。
共軍當年被國軍追著打,剩下幾萬人。
抗戰結束后共軍100萬,國軍500萬。
三大戰役結束后,共軍國軍各300萬。
最後國軍60萬人轉進台灣……

萊蕪戰役之後,國軍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有了一句名言:「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五萬頭豬,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國共人數實力變化如此,是因為共軍更會抓豬嗎?
應該不少人是叛變了吧!
oyak wrote:
共軍當年被國軍追著打...(恕刪)

高級書僮 wrote:
應該不少人是叛變了吧...(恕刪)


為什麼會叛變呢,難道是共軍比國軍有錢,共軍比國軍裝備好?
人心向背,我看只能這樣解釋了。
6f正解,當時老共圍城就是採軍民一律不放行的策略,消耗城中糧食,就連國軍空投的飛機也被擊落多架,前幾年長春市政單位要拓寬馬路時,還挖出了大批無主骨骸,據信就是當年死難的長春軍民。

oyak wrote:
共軍當年被國軍追著打,剩下幾萬人。
抗戰結束后共軍100萬,國軍500萬。
三大戰役結束后,共軍國軍各300萬。
最後國軍60萬人轉進台灣……
...(恕刪)

抗戰結束那來的共軍100萬,那時是中華民國國軍第八軍



oyak wrote:
共軍城外圍城,國軍城裡守城,百姓亦在城裡。
城外的人用城裡的人當人質,這個邏輯很強大,智商很有新意。

古往今來的劫持不都是武力控制人質,和對方對峙的么,原來共軍當年已經做到遠程遙控。...(恕刪)
圍城斷水斷糧這古老戰術都不懂?



oyak wrote:
為什麼會叛變呢,難道是共軍比國軍有錢,共軍比國軍裝備好?
人心向背,我看只能這樣解釋了。...(恕刪)

槍桿子出政權
走一村就搜括全村糧食拉走壯丁,那年代誰管得了?
去多讀些近代史吧,別只會玩電玩...

如果共軍願意放行
國民軍大可搜刮糧食後,讓百姓出城
但共軍做法顯然是全都圍在裡面
讓裡面為了爭糧而內亂

Inspector wrote:
如果共軍願意放行國民...(恕刪)
正解!共軍顯然是不想損耗自己的兵力,拿百姓當武器!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再貼一段圍城初期的歷史:

基於長春城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關東軍司令部駐地被苦心經營多年,工事甚好且外有援兵,5月29日,林彪發電中央軍委:「……24日戰鬥結束以後,連日我們反覆考慮,並經東北局常委開會討論,又照顧個縱、師首長對長春所表示的信心並不甚高」,建議以部分兵力圍長春,主力轉至外線。5月30日,林彪召集東北局、東北軍區負責人會議,會議決定對長春採取圍困方針,並決定了圍困及嚴密封鎖長春之部署。毛澤東批准了林彪的部署。6月1日,林彪簽發「東總」電:
五月三十日決定圍困及嚴密封鎖長春之部署:
(一)使用獨立師以營為單位,接近長春周圍近郊,堵塞一切大小道路,在陣地上構築工事,主力部隊切實控制城外機場。
(二)以遠射炮火力,控制城內自由馬路及新皇宮機場。
(三)嚴禁糧食、燃料進敵區。
(四)嚴禁城內百姓出城。
(五)控制適當預備隊,勾通各站聯絡網,以便及時擊退和消滅出擊我分散圍困部隊之敵。
(六)城南、城東歸六縱,城北、城西歸一縱,炮兵由炮司派歸一、六縱指揮。
(七)兩個月來幾個獨立師團圍困長春成績不大,未看成嚴重戰鬥任務,無周密計劃和部署,應該改正,要使長春成為死城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BUCK wrote:
(奇怪,前一篇回復不...(恕刪)


不知道哪篇回復不見了!

上文報告中也寫了,國軍于百姓爭奪搜刮糧食,哄抬物價趁機賺取金銀,製造飢餓。
後期,共軍見死亡增多,放行百姓並給與糧食安置。
而國軍未餓死一人,可見城中糧食都去了哪。

李敖在批判龍應台的文中也批蔣是戰略性的錯誤,不援不助、殺民養軍負隅頑抗。

戰爭之中,命如草菅,不是我殺你,就是被你殺。
到底誰負主要次要責任,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