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越來越高..夏天讓人受不了..
海平面一直上升..低海拔不能住人..
躲到山洞最好了...冬暖夏涼..又不怕海水淹..
還有免費大地天然過濾的水源..
但是最好多留幾個出口..免得土石流把出口堵住了..還有生路
說不定還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呢~千百年後,也許會有人研究西元21世紀初的穴居文化勒~~

---------------分隔線---------------
個人可以做得到的心裡都有數就不多說...
~~難以實現的想法~~
社區多種植大型樹木,鼓勵屋頂及陽台綠化..
大樓外牆也可以在未來規劃時加進隔熱的設計,並採用隔熱玻璃,現有建築也可以改換隔熱玻璃或是貼隔熱紙同時
使用窗帘..增加冷房效果,減少冷氣負荷..也減少能源的消耗..
堤防綠化,如台北縣市的堤防總長度少說有百公里吧,尤其是像土堤形式的堤防,如果多點設計上的思考,其實是
可以在堤防上廣植樹木的,反正目前堤防的高度在未來幾年之內可能就面臨高度不足的問題,要改建時不妨將綠化
當做設計的方向之一...
道路綠化,路邊廣植大型樹木,這樣路邊停車或是暫停等待的車輛也可以減少車輛發動的時間及汽車久曬之後需要將冷氣開到最大的消耗....
閒置土地鼓勵種植樹木,相關單位免費提供樹苗,種植樹木期間土地減免稅金,土地要開發時,樹木無償提供政府
移植綠化..
大型樹木的增加除了空氣的淨化外,大面積的樹蔭也可以增加冷熱空氣的對流...
大量推廣家庭及辦公大樓採用太陽能發電設備,減少能源消耗,再說~~海平面上升,臺灣的發電廠又多設在海
邊,未來大概也會被水淹吧..自備太陽能發電為將來的能源短缺早做準備..
廣設雨水儲存池,利用大樓、學校、停車場的大面積收集雨水能力,將雨水簡易過濾後於夏季以噴頭化成水霧噴
灑,噴頭位置可以考慮在路燈上,同時也利用雨水儲存池,廣設市區親水設施...
全台無車日,除大眾運輸系統及營業用車,每年訂定數個星期例假日,所有私人用車全部禁止行駛..
廣設加氣站,鼓勵改裝瓦斯車,至少強制營業用車改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