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熟的向來是禮到人不到,反正我有心意去,不占他一個位子,他不吃虧,我也送上小小的祝福(自然金額不大)
,我有收集喜帖的習慣,我到要結婚時,我的喜帖可以有一個垃圾袋這麼多.就是做個紀念
我結婚時根本不想請客,所以壓根沒想到回收這件事
要不是長輩堅持嫁女兒要昭告大眾,我才發了三桌真的好朋友和公司的長官
我在乎的不是人家包多少,而是人家願意賣我這個面子來獻上祝福
但如果在我婚後才結婚的朋友,不管我會不會去,我一定會包比他們原來禮金多一點的數目加上去,這是我個人的心意.
kulian wrote:
大家覺得陪對的定義
是不是不能低於包過去的數目?
小弟是把他當成投資
假設今天包六千給對方
往後對方包的數目至少不能未滿六千
但現在的人似乎越來越少在遵守這種陪對原則
舉個例子
以前高中同學結婚
辦了流水席
一桌坐滿10個
就有人提議包三千六
結果表決還通過
問題是大家都是30幾歲出社會的人了
又不是20初頭還在就學
包這樣成何體統
此位同學或長輩們
到時翻禮金簿看到
這能看嗎?以後見面不會尷尬嗎?
試問到時這位結婚的同學
往後獨自去參加這些人的婚禮
回包六百
不會被到時收禮金的人恥笑嗎?
只是覺得這些同學
人情世故
事事攏要顧
基本的陪對也要做足
或許會有人說這麼在意的話
乾脆不要宴客或者免收禮金甚至是不要請這些人就好
但不要宴客~長輩可能無法接受
免收禮金~鮮少人會這樣做
不要請這些人~不就自己斷友誼...(恕刪)
看飯店包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