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疑問]急診室的春天好像都換港仔當班了?

"畢竟現在很少有工作是月薪 30 萬的"

嗯!的確

我們這邊的急診醫師保障是月薪38萬
雖然累了點
但是努力個十年就輕鬆了
大伙都說是僑生但我看到的兩位年紀應該都不小了
五十左右摟!! 所以才會朝那個方向去想
是不是混不下去才到台灣執業的劣質醫師就很不應該
到時有個醫療上的糾紛 閃人就解決了 那看病的就只能死給它看的份
部份台灣的醫科生在選科時,都會選較輕鬆的科走了。

現今的醫療觀念大漲,不會再有像過去那樣即使有糾紛家屬也只能摸摸鼻子,含著眼淚認的事發生。

內、外科的工作壓力相當的大,而醫療糾紛的發生比例也居高不下,真的肯做的醫科生,我個人覺得他真是"佛心"來著。

就如同現今外籍勞工大舉加入台灣勞動力人口,近十年前還在唸書時,教授就曾經不斷的說,以後台灣的內、外科可能也是外籍醫生的天下,所以現今看到也僅只是有種"這果然是時勢所趨啊~"的感嘆。

那種會來台灣的僑生就是會在台灣工作的, 要跑, 回去也沒有什麼飯吃.

醫療糾紛大部分家屬要的只是錢, 而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都出自於彼此的誤解,
真正醫療的疏失並不多, 就算有, 也不會是因果關係.

以前的醫師, 優秀的醫師都去內外科, 現在正好相反, 優秀的醫師會去皮膚科,
會走內外科的優秀醫師大部分也是為了胸腔科, 腎臟科, 以及整形外科才會去內外科.

台灣必然會走向外籍醫師的時代的, 只要台灣的健保繼續玩下去就會.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台灣必然會走向外籍醫師的時代的, 只要台灣的健保繼續玩下去就會."

以台灣目前生產醫師的速度
似乎沒有空間給外籍醫師生存

因該是說 只要健保繼續玩下去
台灣醫師遲早要輸出到其他國家
當然大陸是最理想的市場啦
醫師的需求遠大於你的想像, 只是財團醫院願不願意付出這樣的成本.

以美國的標準, 台灣的醫師人力還在嚴重不足的階段.
一個初診病人要看 30 分鐘, 以台灣的環境根本不可能.

現在養這些醫師已經吃不消了, 所以當然這些醫院希望多一點外籍醫師來節省成本.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雞婆一下..

人工 = 薪水

香港平均收的確比台灣高..是事實!

因為我是在香港當主管的台灣人..Orz...

就醬

平安喜樂
引進外籍醫師是不可能的啦

本國醫師一定會走上街頭抗議
現在健保要養醫生都哇哇叫了
讓外籍醫生進來分一杯羹的話那還得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好像醫師職照考試都是用"中文"
唸書都是唸原文,為何考試要中文
就是為了防堵外籍醫師
要想在台灣執業 先學中文先
引進外籍醫師不是不可能. 只要修改法令就好了.

每個國家都一定是用該國的語文考試沒錯, 但是你可曾想過, 其實有很多外籍醫師是說中文的.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引進外籍醫師不是不可能. 只要修改法令就好了"

引用在網路上找到的文章

大陸醫師能否來台執業 ?

現行醫師法規定,外國人及華僑只要學歷獲認可、並通過醫師執照考試,即可在台執業,不過,衛生署醫政處視察鄭聰明表示,外國人來台考醫師執照必須用中文,且我國目前僅認可九大地區或國家的醫學系學歷,其他地區人民要來考醫師執照,須先通過學歷甄試,其錄取率比考醫師執照還低,外籍醫師能合法來台執業者極少。就算加入 WTO,外籍醫師還是得通過層層考試,不致立刻衝擊國內的醫療人力市場。

不過,大陸與台灣同文同種,兩岸的醫療人員到對岸去執業,一直存在著可能性;入世貿前,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暫時免除了大陸醫師來台執業的棘手問題,但兩岸都入世貿後,大陸學歷認證是遲早的事,屆時將如何因應?

衛生署醫政處長譚開元表示,大陸醫師能否來台執業,關鍵在學歷認定,只要教育部不承認大陸學歷,對岸醫師就無法來台考醫師執照。所以一旦開放學歷認定,勢必對國內醫界造成很大的衝擊,因為外國醫師覺得吃力的中文執照考試,對大陸人來說卻駕輕就熟;尤其,大陸中醫素質不差,在市場開放後,登台執業幾難避免。

大陸教授級中醫師 最大威脅

中醫藥委員會主委張成國表示,據了解,教育部打算對本國或外國的大陸醫學院中醫、西醫、牙醫畢業生,辦理「學歷甄試」,通過甄試者始採認學歷,也才得以參加考試院舉辦的醫師考試,透過層層把關,期能減少大陸醫師大舉登台的衝擊。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旺全表示,不少中醫師很擔心,一旦承認大陸學歷,國內中醫師將無立足之地,尤其一些大陸教授級的中醫師,對病人頗具號召力,國內中醫恐怕非其「對手」。他表示,台灣每年「土產」中醫師有兩、三百名,中醫市場已近飽和,容納外來中醫的空間不大。若真要開放大陸醫師來台執業,他認為,大陸的學制與我國不同,我國應堅持大陸醫師來台後應修習必要的學分、課程。

國內醫療水準高 兩岸交流不失優勢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黃文鴻則表示,我國向大陸開放,大陸也必須對我開放,醫師交流不一定是壞事。壢新醫院副院長張煥禎也說,我國整體醫療水準比大陸好,部分四、五十歲的台灣開業醫師一天門診量僅二、三十人,但以他們的醫術,在大陸可能就是「名醫」;未來大陸也承認台灣醫師資格後,這些醫師有機會在大陸開創事業第二春。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