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2316 wrote:用專業的手法,是不是...(恕刪) 呵呵 不是內線交易啦所謂專業的手法比方說 現在常常聽到的 不動產證券化 將商業用大樓發行REITs這就是所謂的專業有專業團隊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可以自行購入商業用大樓 證券化之後再發行REITs來籌資不過在台灣的門檻相當高大陸自從物權法通過之後 商用大樓要證券化比台灣容易多了所以大陸已經是全球私募股權業者爭相投入的樂園啦!
樓主的文筆真不錯一路寫下來把幾個金融產業的職務寫的明白易懂我也還搞不清楚私募基金跟私募股權基金有什麼不同私募基金前一陣子挺轟動的就是日月光的案子, 雖然最後破局不過也讓國人一窺私募基金的威力就我感覺私募基金並不是單純幫金主談妥(或說買下)標的物這麼簡單而已連後續經營管理都要包辦, 也就是說還要介入經營團隊, 不像一般進董事會而已因為標的物通常是處於虧損或市值被低估狀態(不然誰要賣?)所以私募基金經理人應該是要經營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談獲利的吧? 我猜啦...還請樓主分享私募基金跟私募股權基金有什麼不同
後來發現你這系列的文章幾乎轉錄了網路上各大理財討論版,不僅是BBS, 還包含很多討論區!我非常深切的希望您這不是一個利用大眾對於pe不熟而設計的老鼠會騙局,當然你是有可能在pe工作的, 不過不論是您的背景或是您所敘訴的內容,跟我所看到的pe從業者其實差異非常多, 特別是你不段利用一些文字暗示 pe的高獲利或者低風險性, 讓我覺得十分不妥!也希望看到本系列文章的人慎思
wayc2k wrote:跟我所看到的pe從業者其實差異非常多 呵呵 你們的疑問 我這從業人員怎麼會沒有?另外 很多人在討論區上面說'就我所知道的pe業者'我想你們能接觸到的不是對沖基金業者就是創投業者吧?因為Hedge Fund就是私募股權基金公司的其中一種模式創投業者跟私募股權基金業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還是有很大不同若您真的很了解這行業應該明白這行業的型態有哪幾種主要形式:1.操作金融商品為主的對沖基金我相信這是樓長接觸到的業務 一大堆討論區都有人在賣 成立金額相對比較低很氾濫 基本上國內外都有 也是國內投信業者唯一有辦法發行的私募基金而對於對沖基金業者宣稱的操作金融商品績效能超越大盤表現 有絕對報酬但現在發行對沖基金業者愈來愈多 績效能否繼續持續他們宣稱的如此個人是相當懷疑2.企業融資併購應該不用多說 月月光的併購案就是此種 通常這類型的金額都非常非常大3.操作不動產不良債權的業主 例如龍星昇金額介於1,2之間 操作的標的物為不動產不良債權 跟銀行協商取得後進行各種開發知名業者以龍星昇為代表 有興趣自行連結參觀http://investintaiwan.nat.gov.tw/zh-tw/news/200512/2005120201.html可以跟我講一下 樓主接觸的pe公司到底是哪一種?如果是2,3型的業者 他們操作的標的物是什麼?(2會有協助公司,3會有地上物)在這三大類型的私募基金當中 風險都一樣嗎?還是有高低之分?為何國內沒有1,2型的私募基金?而樓主對這行這麼了解 要不要先代小弟操刀向大家解釋一下私募股權基金跟私募基金的差異在哪這整個行業就是複雜啊!哪有可能三言兩語就解釋的完我文章都寫到第11篇了呢(故以上疑問我會在日後文章一一解答)而我所謂的低風險 是因為2,3型基金本身的投資標的並不是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嚴格來說 把操作股票的績效拿來比較買賣不動產不良債權or企業融資併購績效是有點奇怪啦)我建議 先看完整個系列的討論之後再下判斷你要說我在打廣告這也是事實我說這是我真正的從業經驗也是事實看您怎麼解讀囉大家在網路上就是要得到「肯定」 每個發文者都是在替自己打廣告這是摩比01每個發文者願意用數十小時完成一篇文章的主因文章刊登後有很多同學很慌張的跑來告訴我為何我要直接用元智的mail而不申請免費帳號但我膽敢用 這可輕易查到我身分的mail這代表我對自己的言論絕對負責我當然不能要求每個批評的人跟我一樣「勇於負責」 公佈學校mail帳號我只是強調 在這充滿疑慮的網路世界 這是我對別人的負責方式有問題 怎麼找我 去哪找 都很容易而我在摩比註冊也不是一天兩天當然會愛護這個id以上 還有任何疑問 我非常樂意解答我畢竟還是這行的新手 若遇到我不懂得的問題會去請教別人 歡迎各位繼續提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