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壓力好不好以前學生時代壓力很大(60~70)年代很剛好的那個時代台灣國際競爭力剛好處在節節高升的美好年代後來教改想要降低學生們的升學壓力也造就了很多教育奇象印象中好像最低出現過七分可以上大學等於不用唸書只要肯出席考試就可以唸大學了而這幾年台灣在亞洲區的競爭力剛好出現衰敗的現象我不是經濟學者也不懂教育這些現象也許是巧合也許有合理的解釋......我只能說學生時代我拼死拼活的唸書壓力大到差點崩掉了出社會後我的日子過得比當年沒什麼壓力的同學好很多很多
gouki201 wrote:但這是在比較 環境, 環境還是會造成小孩子成長的路不同.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麼限縮選項的選擇(非一即二?)如果選項一的快樂一輩子是建築在即使跟他人比起來的生活品質是"最險惡"的(當遊民)還能處之淡然、不卑不亢那我選一吧因為我想他的精神修為已經高於常人了但我自身沒辦法看那麼開自認凡夫俗子還是需要最低標準的物慾(有房能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