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小時候 我的確看過百貨公司人擠人,搶東西的盛況!
現在百貨公司真的比較冷清,是大家變窮了嗎 ?
思考後,我試著解釋:
1. 通路多元化: 過去除了百貨公司、洋行等等通路,一般消費者資訊不發達,有錢買不到好東西。現在不一樣了,要什麼好東西,上網到國外網站去訂 … 網拍的交易量不可思議、網路商店、網路業務的產值很快就會超越實體通路。
2. 實體商場競爭: 以前百貨公司商店沒幾間,消費者當然就擠在那些地方。現在百貨公司、精品店這麼多,分散之後,自然就很少看到人擠人的畫面。
還有想到其它一些理由,不過我認為主因為網路的發明與普及化將現代人的消費行為隱藏在大街小巷之外。
過去許多人會在過年前幾天睡在車站排票,幾年前,改成搶打電話,現在連電話都不打了,用網路訂票嘛!
前幾天不是才看到01的站友夜宿街頭搶購 vista ? (為了Notebook嘛…)
以我自己為例,近年很少上街買東西,多數的消費都是電子交易
舉例來說:
過去號子人擠人好不熱鬧,現在號子沒幾個人,股市成交量還是一千多億啊?
怎麼回事?
原來過半數的買賣都是在網路成交的!
Where have all the customers gone ? Gone to internet everywhere ~
我覺得很好
因為學校中很多學生,同一科可以被當好幾次,修好幾次,
一點都不太乎學費.
學校中,學生們穿的衣服都是最新最漂亮,有時去公司行號,
會覺得公司行號的小姐,連年輕的都穿的很老土.
許多竹科人,上班時都靠MSN打發時間,
所以應該是景氣很好.
景氣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是每到假日風景區人滿為患,
往往要吃個東西都要排隊, 而且是又貴又難吃的,
而假日要去一些比較知名的餐廳吃一餐也是要預訂,
記得上次要去吃燒烤, 沒預訂, 中午去已經沒位了,
想說預訂晚上, 老闆說晚上也沒位了

景氣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是常常看到一堆年輕人
手上手機比炫比新潮, 出有車, 吃西餐, 穿名牌,
景氣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是年輕同事寧願放棄
家裡的辛苦生意, 到外面賺一年約500K的薪水,
家裡的生意雖辛苦, 但是一年少說超過1500K.
景氣好不好我不知道, 聽說一個故事是說一個年輕人
大學畢業了, 也退伍了, 卻不想上班, 他告訴父親說
"反正我上班賺的也沒你給的零用錢多, 也不夠花"
父親問說那你一個月要賺多少才夠花?
年輕人要說要五萬才夠, 於是父親只好補差額拜託
兒子去上班;
而現實上我遇到的是, 一個七年級生, 上班一天後,
第二天就沒來了, 人事打電話問, 家人說一早就出門了,
父親著急著趕快到處找人, 公司到處問是否上班途中
發生了意外, 結果人找到了, 窩在家裡的房間睡大頭覺

各位看倌, 我想景氣真的不好吧, 新一代的年輕人,
哀號連連的情況四處可見, 我們要檢討一下為何沒將景氣搞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