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的時期,日本正式的文書都是用漢語來寫,而用日語來發音。可以講以實質意義而言的第一次大量外來語進入,就是在這個時候,許多漢語裡的辭彙就成為日本語的一部分了。
像前面有人提到的音讀與訓讀,可以大致這樣分成:
如果是本來日本就有的辭彙,但是借用了漢語的詞語來做書寫,多半是「訓讀」。
而屬於從漢語過去的辭彙,多半也就保持原先的發音,所以就是「音讀」。
不過語言是會不斷演變的,所以也會有些例外。
像萬葉假名,就是用漢語直接去標註日語的音。想不起好例子,就用最不成體統的例子說明好了,像我們看到日本暴走族會將YOROSHIKU寫成夜露死苦,就是相同的方式。
所以古文中有時看到全是漢字的文章,其實那才是難懂呀...
angwo wrote:
無意挑起筆戰,...(恕刪)
我也感到很抱歉,因為我的措詞好像太重了些。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個人認為日文漢字是不可能完全廢止的,
若真的全廢了,會出現更多麻煩。
舉例說明:
ここではきものをぬいでください。
上面這個句子全部用假名來表示,除了很難閱讀之外,還有下列兩種可能性。
ここで 履物を脱いでください。
ここでは 着物を脱いでください。
跟我們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異曲同工之妙……
In 15 minutes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by Andy Warhol
kenjilee wrote:
若真的全廢了,會出現更多麻煩。
舉例說明:
ここではきものをぬいでください。
上面這個句子全部用假名來表示,除了很難閱讀之外,還有下列兩種可能性。
ここで 履物を脱いでください。
ここでは 着物を脱いでください。
這就是我說的五十音不够用的原意,因為廢止漢字後,在一般的使用及閱讀上,確實造成了
許多的識別困難及甚至誤解原意
中文字是一字一音一意,但是日文卻是類似注音多字母多音一字,但為什麼英文字也是多字
母多音一字卻不會有這個困難,因為英文字二字之間有間隔,不易造成混淆,所以後來才會
看到在漢字上加注假名,就像中文的注音符號一樣,以免造成誤判,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就
真的說來話長了,
題外話,不要介意
個人認為網路上臥虎藏龍,一山還有一山高,所以我不習慣把話說滿,
所以我發言才會使用
angwo wrote:
"應該"是日文50音不够用
讓大家能有討論的空間,不會讓人覺得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就是要避免網路的論戰,留下理性討論的空間
kenjilee wrote:
我也感到很抱歉,因為...(恕刪)
現在很多日本人叫他們寫多點漢字,
我看…難了些……
至於舉例的這些說法,
很多不這麼說了,
況且像小孩子看的書,
字與字之間多少有空格存在,
所以問題也不是那麼大,
不過近年的外來語越來越多,
相對的漢字的使用就越少。
去中國化…個人倒覺得是包容性,
因為一個進步的語言要隨時接納其他的文化……(這是以前在日本唸書時他們告訴我的)
我們常用自己的思考邏輯去思考別人,
所以才會有討論,
像我用了20來年的日文,
現在看到片假名仍會有先天上的排斥,
而且很嚴重,
每次都會碎碎念…死日本那麼媚外幹麼?
可是當看到又有一堆外來語出現時,
頓時發覺人家的世界觀……
鄰近的南韓與日本的文法相似度達95%,(聽南韓的人說的)
一個去中國化…讓我去首爾觀光迷了路,(十幾年前)
實在是有看沒有懂,
也就不會想再去了,
樣樣與人爭卻少了包容時,
就會讓人產生排斥了,
雖然現在很多生意是跟南韓的人做,
但也不得不說說,
抱歉!離題了!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kenjilee wrote:
這個部份可否麻煩請大大更深入說明嗎?
其實語言文化都是長期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慢慢累積和演變而來的,三言二語很難說的清楚
說實在的現在要我很有系統的敘述,還真不知如何下筆,真的有興趣的話,倒是可以介紹一本
駱駝書,也是我問過好多人,重慶南路走到腳快斷,後來一位IBM工程師介紹我看的,已經絕版了
這是我在台灣找到對東亞文字,及資訊處理寫的最深入的書,只是真的很貴,要二位小朋友
還好是公費出的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 Vietnam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書名:中日韓越-資訊處理【精裝版】
作者:Ken Lunde
譯者:鄭褚璋
編校:蘇秉豐
書號:A115
ISBN:986-7794-03-6
頁數:1024頁
出版日期:2002 年 11 月
(本書已絕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