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6436 wrote:古時用的明明是農曆所以新曆4月5日會一直是清明節才奇怪了!...(恕刪) 陽曆是以太陽運行為基準農曆是以月亮運行為基準而節氣是以地球繞著太陽,太陽落在地球的軌跡制定的,所以對陽曆是較準的,會有一天的差異,是潤年的關係
很多人的答案只講了一半以往的清明節之所以都是4/5日是因為民國64年故總統蔣介石逝世,當時的政府為了紀念他,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中,明訂「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在「民族掃墓節」舉行。事實上,故總統蔣介石逝世日為國曆4月5日,而「清明節」則因為歲差的關係,可能落在國曆的4月4日、5日或6日,兩者只是時日相近,並無關連。但過去30多年來,在清明節合併舉行故總統蔣介石逝世紀念活動,讓部分民眾常誤解兩個節日其實是同一天,所以內政部在96年提出修正案,取消故總統蔣介石誕辰紀念日與逝世紀念日的規定。所以是以往的清明節被固定死了最近幾年才開始正確了別忘了2008年的清明節也是4/4不是今年才這樣的
可以查查萬年曆,很有趣的一點,在民國初年(西元1900年以後)清明節落在4月6日或4月5日,但到了本世紀末(西元2100年之前)清明節則落在4月4日或4月5日。如同諸位大大所說,清明節是算地球與太陽相對位置,與曆法閏年(2月29日)有關。曆法閏年的規定是以西元年:四年一閏;逢百不閏;四百再閏!所以西元2000年的四百再閏(2月29日),會導致本世紀末的清明節幾乎都落在4月4日了。另外閏年(2月29日)當年,(說白話點)因為多卡了一天,清明節也相對容易會提早一天。
清明 是屬於 24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用農曆, 農曆是看月亮訂出"一個月", 而農曆中有 24節氣是用太陽來訂出來的據說最早在春秋時期的《尚書》就有夏至(日永)冬至(日短)兩個了.....用日晷觀察一年中日影的長短決定夏至與冬至....夏至與冬至的一半就是春分與秋分了地球繞太陽叫黃道, 一圈黃道360度, 切成24等分, 每15度就是一個節氣而現在的陽曆一年365天....正確詳細前面有人寫了365.2422天因此......清明不是永遠固定在 4/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