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gumi05 wrote:
台灣SO-NET表示...(恕刪)
是指真正的自有實體網路,不是接別人的線路來做
台灣SONET是用 中華電的網路
電路費 還不是給中華電賺走
要是斷線 又開始踢皮球

目前可以和中華電一拼的是“有線電視實體網路”
今年的數位電視大戰開打,網路加值服務才正要開始
mobile01_267539 wrote:
促進國內網路發展,我們是不是搞錯問題了?
先跟各位拜個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國內的寬頻網路發展,一直都是大家關心的焦點,但幾年過去,進展似乎不大;中華電信依舊獨大,其他業者根本沒辦法跟它競爭。這樣的結果,會不會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找到阻礙國內寬頻網路發展的真正原因,而無法對症下藥?
直到去年,報端對此的討論,還是聚焦在中華電信擁有的最後一哩電路(如銅纜、或光纖)上。不過最後一哩真的是問題嗎?現在並不是沒有替代技術;cable或WiMAX都是可能的替代技術。所以如果中華電信提高最後一哩的價格(即光世代與ADSL的電路費),在消費者比價的心理下,對採用替代技術的業者其實是有利的。那為什麼中華電信的市佔率還是這麼高?
問題其實不在於最後一哩,而在中華電信對其他業者收取的網際網路互連費用。
現在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10M的上網費加電路費大約1400元,向其他業者收取的互連價格則是每月900元/Mbps;此一互連價格如何阻礙寬頻市場發展?
假設有其他業者具有與中華電信相仿,甚至更佳的經營效率,我們期望經由業者間的競爭,消費者最終將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服務。但目前的互連價格對其他業者極為不利;中華電信藉由互連服務,能輕易獲取不合理的超額利潤,並削弱對手競爭力。舉個極端的例子:任何人只須申請特定業者的寬頻服務,再持續與中華電信網路收送資料,即可大幅墊高其成本;可能每個月花個2000元租用100M的寬頻服務,該業者每月卻要支出900×100=9萬元來擴充互連頻寬。即使該業者的其他成本為零,在這種互連價格設計下,它也無法與中華電信競爭;如果有業者領先推出更快、更好的網路服務,結果就是讓自己虧本的速度提昇罷了。
眾所關心的最後一哩問題,影響的只是利用中華電信ADSL與光纖線路提供網路服務的業者;對採用用戶迴路替代技術的有線寬頻與WiMAX業者並無影響。但藉由現行的互連價格設定,中華電信卻能全面削弱所有對手的競爭力,以掌控國內寬頻服務的零售價格,依照它設定的步調來調整;所以中華電信的互連價格,才是阻礙我國寬頻市場發展的真正原因。
andy9999 wrote:
目前可以和中華電一拼的是“有線電視實體網路”
今年的數位電視大戰開打,網路加值服務才正要開始
SKAQQ wrote:
有人認為,當初線路是由全民的納稅錢蓋的
是以全國之力下去做的,中小企業根本不可能做的到
既然如此,線路的使用權就不該只有中華電信
為什麼中華電信可以接收國家建設的設施
反過頭來將之變為商品向人民收錢
maxboss wrote:
其實台灣的網路問題根本不在最後一哩
maxboss wrote:提供寬頻服務的多屬於第二類電信業者,而國內能夠自建電路的固網執照只有三張吧?所以不可能要求所有電信業者都自建最後一哩線路。
最後一哩都已經吵多少年了,如果民營業者真的肯花本前去投資,自己去拉線
台灣的網路早就已經被佈好了,根本不用吵這最後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