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求助!!關於憂鬱症後來確定是"躁鬱症"

aaronsehi wrote:
找一家好的中醫師調養...(恕刪)


大大您口中所謂的智商低落..
這..不知道有沒有跟醫生討論用藥的劑量還有恢復情況呢?
最主要就醫就是要讓腦中的巴多安靠藥物來調整
但是心結還是得要打開
精神層次的疾病還是主要在心理因素
Carlos接觸的過最後都不用靠藥物了
家人的支持還有關心才是化解心結最好的方式
但是其中耗費的心力真的是無法形容
能夠看到好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Carlos也在那段時間學到了很多
世上的任何一切都比不上一個幸福的家庭
雖然波折很多只要有心
病人也會感受到的..加油
不會吧?記得沒錯的話,這裏不是有不少醫生嗎?怎麼會…

拜託不要再害人了。請大家要有正確的觀念:憂鬱症是「生理病」,不是「心理病」。是要到醫院掛精神科,不是找心理醫師。

當然它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會受到心理影響」,但不代表「只要處理心理問題就好了」--就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不知道害慘了多少憂鬱症的人和整個家庭。

宗教諮詢(醫學上應該叫「民俗療法」)或許有幫助,它的輔佐效果會很好,但不應該是主要醫療行為,如果以宗教為主要、甚至是唯一醫療行為的話,大多只有反效果…
✙ 驅魔神探 Ψ 康士坦丁‧Constantine ✙ 發文最認真,做人最正直,講話最公道…江湖上人人稱我一聲【神探】
憂鬱症在目前的研究中,
其實身心二方面的治療都是必需的,
因為憂鬱症在生理機制上的確是有實際影響的,
但在心理上,心因性的問題也往往是憂鬱的成因之一,

所以一方面,利用藥物治療,減少憂鬱症狀的影響,
一方面,心理治療也是有效治療憂鬱的好方法,
個人了解對憂鬱症有效的心理治療學派,
有認知行為治療及人際關係治療法,
藥物方面,
目前國內是由精神科醫師診斷後開立,
若需要心理方面的治療,
可以找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

身為家人能作的,
可以試著找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諮詢,
這樣得到的資訊至少不會錯的太離譜,

最後,
希望給你哥哥一句話,
"大部分的憂鬱症都是可以被治癒的",
希望他能得到良好的治療
已我個人的經驗
請家人/朋友多多幫忙.有時候要用強迫的方式
逼迫當事人出門
我個人是躁鬱症患者.雖然住過2個月的醫院
但是現在是很正常的在當個小工程師
我很感謝很多朋友在我極度煩躁時.可以跟我聊天
因為我在極度煩躁時會根本無法定下來.只有聊天可以讓我轉移注意並讓時間過去
就我所知每個人表現不一樣.這需要病人本身自己了解自己
自己找出解法才行
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極度憂鬱時拉我出門逛街
因為這樣可以讓我不再自閉.可以多看些東西.忘記煩惱
老實說這個"病"不容易好.我現在還是需要天天吃藥(情緒穩定劑)
讓我可以在公司工作壓力下不至於無法專心上班
一個人的努力終究是有限~外人如果行有餘力多幫忙真的可以讓病人快點走出

北極熊殺手 wrote:
"大部分的憂鬱症都是可以被治癒的",
希望他能得到良好的治療

很遺憾,以目前的醫學來說,憂鬱症是無法完全根治的,只能使之成為隱性、減少發作的機會。
康士坦丁 wrote:
不會吧?記得沒錯的話...(恕刪)

請問一下憂鬱症是生理哪邊出問題呀?
康士坦丁 wrote:
不會吧?記得沒錯的話,這裏不是有不少醫生嗎?怎麼會…
拜託不要再害人了。請大家要有正確的觀念:憂鬱症是「生理病」,不是「心理病」。是要到醫院掛精神科,不是找心理醫師。
當然它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會受到心理影響」,但不代表「只要處理心理問題就好了」--就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不知道害慘了多少憂鬱症的人和整個家庭。...(恕刪)


天啊!您這是從哪裡來的資訊?
您可以告訴大家這是出自於哪一本精神醫學的教科書嗎?
要是哪一位精神科教授或是書本說出這種話
這個星期六日剛好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年會
給大家拿來當作教材也不錯~
從事助人工作這麼多年 我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
一般俗稱的心理醫生 其實就是包括了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老美的慣例也是如此)
以台灣的制度而言 還有一種是諮商心理師
當然 如果已經到憂鬱症 通常還是會推薦去看精神科
小弟自己在職場上 就會遇到很多精神科醫師為了讓個案更快康復
而建議他們來接受臨床心理師的談話治療
藥物只能緩解症狀 但是怎麼樣改變對外界事物的看法
仍然需要藉助談話治療 這是無庸置疑的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apai01 wrote:
很遺憾,以目前的醫學...(恕刪)

TO apai01,
我所學到的並不是無法治癒喔,
憂鬱期大致會持續3~6個月後,
90%的人會恢復過來,
而約有一半的人會復發.
而生活較穩定,沒有物質濫用的預後會較良好



hawaii_world wrote:
請問一下憂鬱症是生理...(恕刪)

生理上有數種說法,我知道的有二種
1.神經傳導物質中,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活動量不足,影響下視丘

2.基因假說,在雙胞胎的實驗中,同卵雙胞胎的憂鬱程度比異卵雙胞胎來得高;
親生父母對子女的憂鬱影響程度,也較養父母來得高

感謝各位大大的建議,我會想辦法先和我哥溝通溝通.

因為我爸媽也因為此事已經搞到與我哥有對立的現象了,我不知道再下去會怎麼樣.....

看來我必須也要和我爸媽溝通一下了.

在這裡還是感謝各位大大,謝謝.
樓主辛苦了,
這種情況家人是最有力的後盾,但也是最辛苦的人,
我有找到一些小原則可以參考看看,
希望能幫得上一些些忙,...

1.確實傾聽。你不需要解決他的問題,或者承擔到自己身上,傾聽他說就已經足夠了。

2.保持聯繫。他可能會孤立自己,不主動聯絡,甚至拒絕你的邀請。但你可以主動保持聯絡,但
不要期待他會聯絡你或者回應你。

3.建議他求助。有一個口訣,就是──我看到、我感覺、我希望。例如:「我看到你最近一直很
 低潮,我感覺很擔心,我希望你可以渡過這個困難期,我知道誰可以幫助你,你是否願意試試
 看?」羞恥感或者低落的情緒都會讓這個人拒絕你的提議,但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去關懷他,
 不要認為馬上讓他去看治療師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4.避免說教或想去治好他。講別人的治癒經驗:「其實只要……就好了。」只會讓他們更覺得自 己沒用,而且會停止跟你聯絡。

5.鼓勵他服藥。患者需要經過醫師專業診斷且開立處方後才會開始服藥。服藥真的會有幫助,但
 患者常因受不了藥物副作用、短期看不到效果或羞愧感而中斷服藥。事實上,大部份的抗鬱劑 都要兩週以上才能見初步的效果,因此需要一點耐心。另外,藥物副作用的問題有時一段時間 後就會改善,不然和醫師溝通後加以換藥或改變劑量也都會改善。

6.患者不一定會想自殺,但近期情緒嚴重低落或受重大刺激時有可能會自殺。如果他提到要自
 殺,或者看起來要自殺,你就要馬上採取行動以避免自殺的情形發生。

7.如果你身旁的人受苦於憂鬱症,而且已經影響到你,那你該考慮自己去尋求幫助,或者參加支
 持團體(有些家長尤其有此需要)。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