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和陸劇這2位獵人到非洲去獵大象
大陸獵人到了非洲即使沒有任何獵象經驗
但仍可以瞬間把撂倒大象
但是當他們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他們的獵物時
才恍然大悟地認清到這只是一頭類似大象的"像"而已
台灣到了非洲只敢挑在夜晚時去獵大象
因為如此才不會被人發現
原來他們還在用最原始的彈弓當成武器
台陸劇總以為他們知道觀眾想看什麼
可是拍出來的戲卻八股到不行
如果觀眾年紀還幼小 當然看得津津有味
"倚天殺龍記"好好看喔
"笨龍八部"好讚喔
"鹿頂記"好好笑喔
偶像劇好感人喔
當你隨年紀稍長後就會發現
台陸劇只不過重覆拍舊題材跟抄襲
尤其是台劇拍戲就跟擺路邊的心態一樣
只想用低成本的油去油炸各種食材
然後撒上調味粉
優點是好吃容易上口
但是粗糙不夠精緻在國際上也上不了台面
以上只是個人對部份戲劇的主觀想法
台劇還是有少數拍得很棒但也只是少數而已
在美國念書時,透過美劇練聽力與學一些俚語,受到韓國同學的影響,韓劇看過一兩部,總覺得每一個故事(古裝/時裝)都能當愛情片來拍,而且都是苦情結構,後來就算演員再漂亮也謝謝不連絡嚕
日劇也有在看,同學之間會互傳,不怕沒片源,日本室友還會去租錄影帶來看(日劇、紅白......)
出了社會,日劇也少看了,劇情因為開始誇張起來,大概在木村玩完總理大臣後也就沒專心看
只剩美劇還有在看,24完了還有CSI,HOUSE,OFFICE...... 不愁沒適合自己口味的
不過,由於工作的關係,同事台籍與外籍之外,陸籍也有,開始接觸台灣劇與大陸劇(也有印度、中東的影片,不過沒英文字幕的看不懂,菲律賓同事的菲劇講英文也聽不懂)
對岸的時裝劇看的不多,主要是以古裝劇為主,開放式的場景,服飾考究,演員的演技,真的看的很過癮
台灣的連續劇,其實讓我很訝異,年初年尾的犀利與小資,其實可以感受到新生代的演員再表現的自然與進步
公視的影集(如"瑰寶"),還有大愛劇場(海休回台灣陪家人看),拍攝手法、劇本內容、表現的自然度、配樂選擇...... 其實都有非常大的成長
唯一不變或是更糟的應該還是鄉土劇的品質吧,但,這就是市場需求
有市場,就有廣告業主願意付錢買時段,就會有錢繼續支持寫這類劇本的大師們發揮繼續向下沉淪的創作
台灣大陸的影片都有互相抄襲的影子,韓劇也是從抄襲日劇的模式去改變而引發韓流
只是大陸的進步比台灣快,因為中港台硬底子的演員幾乎都過去那邊,可以帶著新生代的演員磨練演技
海內外市場大,預算籌備叫台灣容易,人力成本低,劇本來源多,拍出好影片的"機率"自然就多
只不過,就算台灣拿的出來的還是以偶像劇為大宗,但不能否認,有越拍越好的變化,感受到電視台有誠意的願意撥經費去製作優值得戲劇
至於台灣的本土劇感覺就像在看日劇阿信,只是大多時間充斥著苦情,卻少了對生命與希望的正面描述,又多了源源不絕灑狗血的橋段,HIGH完那一個小時等著明天再HIGH一小時,但你能對一禮拜前的劇情很難有印象,你只有主角很命苦、壞人很鴨霸的概念,但話說回來,還是很多人看得很爽很愛看,每天準時待在電視機前等著看編劇又有甚麼新創意去整演員,但這又要回應市場的供需層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