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真的有需要壯遊嗎?

應該要看壯遊的心態跟目的
如果只是拿著大把鈔票去環遊世界出入計程車,住五星飯店那應該不是壯遊一開始的定義吧
西方人在大學入學前(或期間)去國外歷練的目的在於訓練其獨立性
還有藉由文化衝擊去強迫思考

我有一次長時間在大陸的旅行,要稱之為壯遊好像有點不自量力
畢竟是言語能通,同文同種的地方,難度簡單很多
即使是這樣中間還是會有很多難關
例如
1.遇到大雪火車停開3天,旅店都滿了,只得硬著頭皮跳上往反方向開的火車,只為晚上有個地方睡
2.晚上9點被丟包在蘇州城外的交流道(只得搭訕路人一起坐計程車進城)
3.後天得從杭州坐飛機回台灣,人卻還在洛陽買不到回杭州的車票
4.最後一班公車開走了,我人卻還在長城口(最後是在路邊攔道路救援的拖車回北京城)

回台灣後跟一些朋友聊起這件事
很多人不敢住青旅的多人房(可以認識其他國家的人,順便交換資訊)
很多人不敢沒計畫好路線、住宿就不敢成行(一邊走一邊問,大不了多付點錢一定有的吃,住)
很多人不敢跟陌生人問路(路人都是很nice的)
很多人不敢做決定(自已都不知道要吃什麼,去哪裡,誰知道?)
我很疑惑,西方人18歲就敢做的事
為什麼到了台灣,可能活到50歲都不敢


有認識一些外國小朋友,他們只有單程機票跟幾萬塊預備金就出來了
路上一邊打零工一邊玩,賺夠錢買車(機)票就移動到下一個城市
我在大陸60天花了6萬(含機票),相較於他們,真的是很奢侈了

壯遊是為了什麼....為了沉澱心靈,為了放鬆心情,還是為了增廣見聞...

也許不會對於自己的專業有任何助益,
但是途中所聞所見,卻是可以內化到自己的潛意識裡,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就我來說,
我是因為工作過於忙碌和緊繃,
所以離開一年去紐西蘭騎車,

一年的時間可以想很多事情,也可以默默規劃之後的生活
可以增廣見聞,還可以結交朋友,擴展世界觀


http://www.wretch.cc/blog/ggggg730&category_id=11365012

但是,現在問我要不要再去"壯遊"一次,我會說,我現在想拼事業了!!



limfo wrote:
年輕人初出社會肯到到國外工作兼旅遊辛苦歷練1兩年
大人還不豎起大姆指說讚


哎呀,我家人大拇指就是豎不起來!!
觀念問題吧,認為只是浪費一年!!
少一年工作,對他們而言就是少賺一年
而且這一年還要多花一筆錢


就算旅費自費,他們還是不贊成

polo22513 wrote:
哎呀,我家人大拇指就...(恕刪)


大概我老了, 價值觀不符合主流了吧...

我覺得以長長的人生來說, 少賺一年錢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這一年的時間用來做一件"現在不做, 以後就不會做了"的事是值得的,
如果這件事還能結合上"公益與付出"就更彌足珍貴了,
是自己一輩子的養分.

polo22513 wrote:
哎呀,我家人大拇指就...(恕刪)


何不換個角度想

也許在環遊國外的時候

認識了跨國的企業家

或看到國外新的經營方式

將之引進國內, 自己當老闆

賺一年是別人賺十年


台灣很多人, 光是代理國外的某些商品, 就荷包滿滿的了
我還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勒~~~~

充電/旅行/放鬆/背包客/自助旅遊/壯遊.........不管啥名辭
適當的出去走走是很健康
也是國人&企業應該努力提升的觀念

每次我跟我國外朋友SKYPE 他又說有假放了 又要去哪個國家度假.....
聽得我賭爛要死 不太想聽 又好生羨慕
法國年假是60天
英國30天
美國不知...?!
我們呢??...........7天!!

而且外國人真的很愛背包旅行
不向亞洲人拼命賺錢賺錢 卻沒有生活品質&國際觀
我就曾經碰到一個5/60歲的爸爸
自己放下家庭&停職一年
獨自環遊世界一年
而且是很多西方人是從年輕時就存錢旅遊
真的是非常獨立

所以我這方面是覺得只要有錢有閒
是該多出去走走看看!!
不要老是買包包跟郵購衣服.......

chudwu wrote:
真的壯遊後就會找到人...(恕刪)


出缺讓別人佔, 當然是好事一件

如果家無橫財,年輕去玩樂,中年找不到工作,老年悽慘。
年輕工作,老年退休後想去玩,結果身體不行。
看怎麼選...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