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Fang wrote:不行,不過瓷器可以修...(恕刪) 另外雖不能重新燒製,但是可以部分舊碎片加上新瓷身來燒製,也是以前常見製作贗品骨董的一種手段,不過容易看的出來. ---> 這點難度很高吧,是說把土,跟經過釉燒的原始破片結合在一起,順著破片的紋路,作上色,然後再整個浸釉,送進窯爐嗎?那收縮率怎算呢?已經是成品的瓷片,又是要怎樣跟土結合在一起呢?
東方海皇 wrote:這點難度很高吧,是說把土,跟經過釉燒的原始破片結合在一起,順著破片的紋路,作上色,然後再整個浸釉,送進窯爐嗎?那收縮率怎算呢?已經是成品的瓷片,又是要怎樣跟土結合在一起呢? 答案還是一樣,用黏著劑,不過容易識破看的出來,基本上還是只用在底部.會這樣做是為了製作假古董騙錢,難一點也還是有人做.
DoctorFang wrote:答案還是一樣,用黏著...(恕刪) 那也不太對哦,真要說用黏著的方式,有4個問題:01. 雖說,陶是來自於土,但已經上釉,又經過窯燒的陶,跟土,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那要如何讓彼此的分子結構串在一起?此外,因為陶片原始材料的Recipe不可考,也說不定無法取得,因此,陶片跟土2者入窯的收縮率,對上素燒(x80度),釉燒(xx80度),更是很難協調,硬是把2者給拼在一起,在收縮率不同的前提下,很快就會崩裂了,所以那已經不是難一點二點的問題了,是非常的難.02. 另外,對應上素燒(x80度),釉燒(xx80度),還有個問題就是,有怎樣的黏著劑可以對應在那麼高的溫度下,還不會被燒溶分解掉?03. 已上過釉,經過窯燒的成品破片,又再次經過素燒(x80度),釉燒(xx80度)這些過程,出來的成果,呈直線下滑,完全不能看的機率超高.04. 如果真是單純想要彷瓷器底上的印記落款,有種東西叫作底標,也有種東西叫作花紙,應該是沒必要那麼特意的去把破瓷的底部給鋸下,另外拿土接上吧.
東方海皇 wrote:那也不太對哦,真要說...(恕刪) 非常抱歉,關於你的問題涉及到非常的專業。關於這樣的問題,我只能說須向專業人士或是贗品製作的專家請教。因為這是他們吃飯的功夫技術,願不願意告訴你,這要看他們。所以我只能跟你說,確實有這樣的做法。至於詳細過程及必要的配合條件,已是非我所能了解的。除原本首篇文章之外,另外再提供一網址供你參考。接底有兩種方法,冷接和熱接,冷接就是先燒好仿制品,然後沿著釉痕切割,同時將合適的宋代底足切割得嚴絲合縫,用膠粘牢。熱接則是在老的底足上直接安上新的胎土,上釉入窯燒成”。最後謝謝你的發問,也讓我對這方面的知識又多了一點。我以"新瓷老底"及"熱接"下去搜尋,發現這樣的做法稱之為"接胎"。除用膠之外,也有用釉接上的說法。
DoctorFang wrote:非常抱歉,關於你的問...(恕刪) 不用客氣,只是單純把我常跟隔壁陶瓷廠的老闆聊天,學習到的一點東西就不懂之處作討論跟請教罷了,本身是接觸過一點高分子化學,因此對這道修補工序感到相當有興趣.
鑑定古陶瓷有落款的大都是瓷器,而且大部分都是清代以後才有落款,但鑑定古瓷也不是只有看落款而已,還有氣泡分析及釉料變化,像青花就要看是否是蘇麻離青,鐵鏽斑是否點鐵水製成,如果只是切割底部黏貼是無法騙過行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