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點到達塔塔加
走了8.5K後
7點到排雲山莊,稍作休息吃點東西並等待腳程較慢的同事到達
8點從排雲出發,走2.2K,於9:45分登頂
當天天氣不好,山上濕氣重霧氣濃,飄點小雨
因此到達玉山頂後,並沒有居高臨下的視覺感受,冷風颼颼實在無法令人久留
拍各照片就匆匆下山,到排雲休息補充體力
中午11點半從排雲出發,加快腳程且不做休息,下午3點半回到塔塔加
從塔塔加登山口沿路,會看到人造的木橋,每座木橋均有編號,從1~86....
會經過孟祿廷,玉山前峰登山口,大涼亭,然後到排雲
玉山主峰前碎石坡,攀爬時請謹慎小心,手盡量抓牢小徑旁的輔助鐵鍊,腳步站穩在前進
常有狂風從山頂吹下,風大時沒有把握請稍待片刻待風勢減小在行動
從排雲到玉山主峰雖然只有短短2.2K,但是高度落差大,即使體力在好也不要躁進,需要時間去適應較低的氣壓
登玉山前,可以去爬爬鳶嘴山(東勢)及玉山前峰作為行前訓練。
一雙登山鞋可以減低你雙腿的壓力,降低你腳踝受傷的機率,防水的性能讓你免除穿濕鞋子登山的痛苦。當然你也可以穿個休閒鞋去登山,但是你可能會遇到抓地力不足,保暖性不夠,以及雨天會滲水的情況,我只能告訴你登山鞋的優點擊沒有登山協會遇到的狀況,至於要不要登山鞋,你自己考量。
好的睡袋讓你一夜好眠。好的外套讓你在山上能夠保暖,甚至取代雨衣的功能,防水又透氣。登山杖讓你站穩腳步,好的頭燈讓你看清前方。這些裝備就像是登山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好壞就是「事倍功半」跟「事半功倍」的差別了。
那些長久以來享有諸多權利的人,忘了這是由許多人犧牲奉獻換來的。

01.體能鍛鍊 -> 跑步,或是建議您到郊區山上走走,檢視自己在長程步行時體能的狀況。
02.登山鞋 -> 可避免溼滑路面的安全及足部的舒適。
03.排汗襪及棉襪 -> 可預防足部起水泡,不然會影響整個登山行程。
04.排汗杉 -> 避免棉質衣物吸汗後附著在衣服上,感到的冰冷不舒服。
05.專業登山背包 -> 增減輕肩膀及腰還有背部的負重壓力。
06.登山杖 -> 增加爬坡時的力量,減少下坡時膝蓋的承受的重量。
07.毛帽 -> 減低因為低溫的頭痛及視力模糊。
08.防風衣及手套 -> 禦寒低溫及登頂時攀爬。
09.水及運動飲料 -> 適量引用有助於身體機能運作。
10.高山症的發生 -> 這部分我感覺是靠平時的運動、登時時水份攝取還有跟個人體質有關。
11.睡袋 -> 睡覺時的禦寒。
很多登山網有攜帶物品檢查表,可以提醒您自行斟酌要攜帶的東西,巧克力、點心、鋼杯、筷子、毛巾等等,真的~上了山後連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你都會嫌它重,像我連IPOD都帶上山,高山症害我連用都沒用又帶下來 哈哈我還真豬頭。
祝您登玉山行程順利,這可是好不容易才抽中可以登山的呦,記得沿途美麗的風景要給他多拍一點,回來後可是會讓你很回味很久的。
保暖帽- 這是一定要的! 上到排雲之後最後都戴著.(睡覺當然更要)
棒球帽- 遮陽,遮雨, 上排雲與下排雲的路上戴這就可.
兩截式雨衣- 今年九月上排雲那天, 整路上穿著, 因為下一整天雨. 當然有錢買狗鐵絲那更好!
內衣褲- 上排雲路上穿一套, 到排雲後換一套, 隔天攻頂後回到排雲再換一套,下山到塔塔加再換一套.
塔塔加到排雲路途還ok就像是風櫃嘴走到擎天崗(有坍就不在話下),只要能夠調勻呼吸與步伐就沒問題. 攻頂的路途就困難些, 碎石坡蠻多, 山頂上很冷很凍, 在離開鐵架區上攻時, 要先把帶著攻頂的保暖衣物都穿上. 另外, 工作用的尼龍手套需要戴著保護手.
高山症,每個人都不同, 帶點止痛藥是建議的(屈臣氏有賣單顆紅色包裝,十元), 另外個人認為補充熱量黑糖塊(家樂福有賣)比巧克力好, 帶點酸梅(7-11就可)路上含著不錯, 帶點沖泡奶茶或咖啡粉, 帶點路上糧食(一停下來休息就吃一下補充,登山沒有所謂的固定吃飯時間)
帶著一顆愉快的心, 很重要! 山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沒準備好! 加油!

PS. 感謝九月10-12日帶領我們成功登頂的專業嚮導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