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戳了台灣《不能戳的祕密》(劉培柏)2011年 07月29日一位獨立製片導演電視記者拍攝一部《不能戳的祕密》紀錄片,指控農政單位和某些研究人員隱瞞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置家禽產業和國人健康於高風險之中。農政單位則疾呼「台灣從未發生高病原性禽流感」來辯駁。今年2月日本北海道大學多位教授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乙篇論文「在台灣分離的低病原性H5N2禽流感病毒於雞群中繼代會演化成高病原性」,該文結論則呼籲台灣當局,家禽罹患低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縱使死亡率很低,也應採取撲殺淘汰政策。此文似乎印證了該紀錄片的訴求。日前農政單位聲稱,從2008年以來,國內發現疑似禽流感H5和H7亞型疫情一共有8個案例,依田間流行病學和學者專家的會商,都為低病原性禽流感,並以此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台灣田間從來沒有高病原性禽流感出現云云。事實上,在2003年到2007年之間,國內禽場就陸續傳出有H5亞型禽流感疫情,很詭異的居然都沒有登錄在官方的防疫資料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明文將H5和H7亞型禽流感都視為會對人、禽造成具高風險的疾病,因此就連所謂低病原性禽流感疫情,歐盟、北美、日、韓等各國都採全場撲殺淘汰政策。反觀國內,對發生所謂低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的禽場,觀望一段時間後,雞、鴨還是照常上市矣。日本學者將2003年和2008年台灣送請鑑定的兩株所謂低病原性禽流感H5N2亞型病毒作為試材,申請該國政府經費,作一連串的雞隻接種試驗結果發現;病毒株由雞隻鼻腔內接種,經8代就會殺死接種的雞隻,呈顯高病原性的毒力。作者表示在雞群中有低病原性的病毒存在,大概6個月後就可能變成高病原性。日先發現病毒演變筆者認為依此推算,台灣雞場內早就存在有高病原性的禽流感病毒了,去年1月到3月在彰化地區發現的H5N2亞型病毒,雖然農政單位硬抝是低病原性,其實應該就是高病原性病毒了吧?農政單位為何對雞場發現的H5或H7亞型病毒,從來就沒有作如上述病原性或毒力演變的研究?顯然是防疫上的大漏洞。日本學者居然會搶先發現台灣禽流感病毒演變的祕密,農政單位研究人員應該慚愧。再則,說到歷年來國內候鳥水禽發現的H5或H7亞型病毒,更遑論農政單位會作其對家禽病原性和毒力演變的探討了。農政單位不是常歸咎於候鳥水禽帶毒會傳染給家禽嗎?但卻從未對檢測到的病毒用雞隻作進一步研究,令人不解。這種野禽帶毒監測工作顯然流於形式,對防疫措施沒有實質的幫助。從2003年到今年初,由國內野禽糞便發現不少的H5和H7亞型病毒,除H5N2、H5N6和H7N3外,還包括多株未在國內家禽發現,但在歐盟造成人、禽疫情的H7N7亞型病毒。筆者認為農政單位應像日本學者一樣,認真探討其對家禽病原性和毒力的演變,作為家禽防疫的參考才是,千萬不要只是淪為統計資料而已。日本學者不但戳了台灣《不能戳的祕密》,恐也會影響國內禽肉的外銷貿易,農政單位可有因應之道?作者為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前所長
太震撼了,貪污是一回事,還掩蓋著防疫更大的災難.難道那些低層的政府官員也都昧著良心附和長官,那些公務人員應該都一起換掉.防檢局->農委會->行政院->總統 , 一干人等....這應該公布出去,把那些官員,跟著蓋章點頭的人推出去,讓大家看看他們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