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thwood wrote:
推一下這篇文章。小弟在去年十月初發的帖子。
的確,多數板友都能在當時就明確看出從去年Q4延續到今年元月的多頭氣勢
同樣的問題再問一次 … 現在是多頭嗎 ? 還能延續多久?
如果沒有世界級的天災 人禍 或少了政治干預
小弟認為台股合理應該在6500-8500
現在有些過熱了
我的台股經驗會注意融資餘額
若高於3500億就要小心準備出場
4000億看到就閃人
賺多賺少 入袋為安
還有當電視新聞撥出號子天天滿滿都是人 菜籃,學生歸隊
還有不玩股票的人也滿嘴股經時 離高點亦不遠

小貓 wrote:
這樣說法大致上是正確...(恕刪)
怎麼說呢 格局放大一點來看
例如
台北的豪宅價格屢創新高
我家新店這邊買時房價一坪約20萬,上個月隔壁賣掉成交價約30萬
但相對的 卡奴、跳河新聞也大有人在
應該是說產業遷移
某些產業已經到了蕭條期...........或是成熟期
某些產業卻是卯起來狂飆起步階段
所以整體平均起來 還是往上的
我的親戚待的工廠在台灣逐漸萎縮中,但其實是老闆轉投資大陸 將重心轉過去
又例如 之前電子業中所謂的3D族群 cd、 dram、lcd
有一陣子差點變成 3低 族群
但現在 dram 卻熱到不行
所以,我就試著跟隨大環境的脈動挑對族群.....不過我不喜歡碰那些3D族群

這樣 即使沒辦法很精準
但大方向對了,至少機會就比較大
我認為你觀察到的有一部份的確反應台灣的經濟不景氣
但也可以解讀成「台灣經濟轉型」。
過去台灣是以工業起家,所以可以在路上看到很多勞工辛苦的工作,那種氣氛是可以直接感受的經濟動力。
換個場景,二十年前,從農業轉到工業的時代。
也許有人問,怎麼沒看到一堆農夫下田工作,是不是景氣不好了?
現在我們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本來當農夫的勞力,現在跑去工廠了,所以你看不到一堆農夫在路邊插秧。
想想看,現在美國最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Micorsoft ? Google ?
這些人會走在路上淚流夾背地工作讓你看到嗎 ?
中科、南科、內科、竹科 … 裡面駐紮的多少是真正的高科技?
如果只是勞力密集,資源密集,也許出走大陸、東南亞是不可避免的正確道路。
即使是麥寮,創造了數萬人的工作機會,仍是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工業城。
留下來的呢 ?
也許正是下一波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主流產業,但這些無名英雄,再次離開農田,遠離工地,走向另一個職場,是我們看不到的無塵室、design house、或是在電腦面前進行忙碌的交易。
街景,不再是經濟活動的全貌,在扭曲的媒體放送之下,我們所感受到的經濟現況,總是落後而變調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