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買新成屋或預售屋有殺價空間嗎?外加問投資客?

依小弟的經驗(自己沒買,都是陪人看),廣告上不管是最低多少價錢起,當你去現場問的時候一定會跟你講那間已經賣出去了,就算你是排第一個去問的也一樣。
所有的新成屋或預售屋在標價上本來就有留一定空間給銷售員去談,能談到多少就看雙方談判的能力了!500萬的房子開價300萬,人家只會當你是沒誠意的奧客;標價500萬連談都不談就買,基本上只是讓銷售員爽到罷了。談與不談之間,自己拿捏吧!
mouthwood wrote:
在我心中,沒有絕對的「賣方市場」

再怎麼說,錢在買方手上

不管你貨再怎麼好 … 只要價錢不滿意 ~ 不買總行了吧 !

除非是藝術品,全天下就這麼一件,那可能是捧著金山銀山也買不到

不過,少了這件藝術品,頂多少了一些美感體驗,日子照過、馬照跑、舞照跳 ~

除非… 是救命的仙丹妙藥,再多的錢也買不了一條命

不然,只要克服心中的慾念與貪念,永遠都是買方市場

當買方一窩蜂地搶購時,我直覺這個產品已經失去絕大部份的上漲空間了

市場上的買賣幾乎是心理學的戰場 …

所謂的鐵價只是第一層防衛

也許他有死硬價的本錢,但買方就是有談價錢的權力

談不攏,bye bye … 你出局了。

在資本主義的市場裡,有錢的是老大 …

當然,在動亂時、有空氣、陽光、糧食、水的才是老大

那時候鈔票只是拿來貼壁的。

當個果決有禮的消費者,不要被賣方牽著鼻子跑 …

只要謹守「有錢是老大」、「富而有禮」兩大鐵則,不卑不亢,自然能讓賣方願意便宜賣你好貨。


的確,樓上說的, 沒有絕對的「賣方市場」,小弟之前也很同意。

只不過當年買房子的地方,算是全台最熱門的地點之一。
全台各地的建商都紛紛跑到這裡推案不說,
而且這裡的年輕人購屋需求也很大,透天厝根本一推出不到一個月內就被搶光光了。
所以推案的sales根本不用跟買方喬價格,不二價就是不二價。
自己原本也是抱持著「有錢就是老大」的心態,不肯相信這種事實,
後來看了當地的不少建案都是不二價之後,才慢慢接受這種違背「有錢就是老大」的花錢心態。
最後衡量自己的經濟實力還可以應付,就只能乖乖接受了。

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沒有狠下心來接受不二價的不平等條約,
現在的房價更買不下手了。
因為下訂簽約後不到兩個月,舉凡鋼筋水泥等建材一路喊漲,
再加上該地點地價一路上漲,房地產價格至今已經漲了至少三成。
所以也慶幸當時的識實務。。。。。
謝謝以上各位大大中肯的見解,
其實我在今年農曆年時已買了一間6年的大樓國宅40坪含車位,
我也沒什麼存款,只用少許頭款其餘全靠貸款支付,算一算是比租屋好點。
就這樣先有了第一個小殼,還好是在南部,如果是住北部的話,
就算奮鬥個10幾20年,依然還買不到一間公寓。
當初買時是有殺一下價,但事後還是會怨自已不夠狠,
原因是本身對房子也有點微詞(主臥隔局、會滲水、也包括看不到的樓層噪音),
但地點(公園旁)與採光、交通都還不錯,在價格與舒適間我只好選擇價格了。

現在好好想想,如果我只希望先住個7~~10年,慢慢累積點財富,
將來好仔細挑選間喜歡的透天厝,但觀念中一直以為新推出的案子,
價格可能會很硬,不好殺,才來這請教各位大大的經驗。
果然還是有夠狠心的大大能殺一大段下來。


另外要請益各位大大,聽說公寓較不保值,怎會有投資客會買公寓來賺錢呢?
而且為數還不少,至少我看過10間有3間是投資客的,
如果同棟一般行情是這樣,光買一間公寓又要花手續費、交易費、仲介費,
還要重新裝潢一下、還要還一些必備家俱,花下來也夠可觀了,
要拉高售價才會有利潤,我是不太懂,
站上有人是這方面投資的嗎?
先受教了!謝謝。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