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假如你有兩百萬, 會做什麼投資?

台北市500萬套房...租金約15000
還要貸款300萬一個月利息約6000(粗估數字)
一個月可以賺9000
本金不用還..等於是用銀行的房子跟你的信用來賺錢
一年自有資金投資報酬率約5.4%
價錢不好就繼續出租..反正是用銀行的錢
如果要把賺的錢還本金
妳的獲利會在房子賣掉後浮現
如果不要一個月多了快一萬可以花
一年只要租5個月出去你就不會嘎不過來了
有什麼投資是穩的呢?

我看還是存起來,寄在利率高的銀行,雖然投資報酬率較慢,但應該是很穩定的。
那幫家裡還貸款
買房子自己住不要租房子
都比存在銀行划算
不是有很多小廣告

類似"張媽媽小額借款"之類的

不知道當這種放款的 保不保險?

dyuev wrote:
不是有很多小廣告
類似"張媽媽小額借款"之類的
不知道當這種放款的 保不保險?

你的後台夠不夠硬?
有沒有人一群人肯"拼性命"幫你把那些借出的錢,連本帶利的要回來?
如果沒有,還是乖乖的去做正當的投資比較好~~

>
新科熟男 wrote:
兩百萬資金怎麼用啊,投資房地產以目前價位來看風險大於利潤,想當包租公時機已過,台北市套房動折6,70萬一坪租金報酬率自己算合不合,股票的話要認真作功課並嚴格執行停損,若都做不到就拿150萬去定存,30萬國內股票型,20萬全球型基金,小小投資就好.這是經歷2000年科技泡沫的我的肺腑之言!




要當包租公
當然買二手屋
台北市一坪22-28萬還很多
買個7,8坪的
裝潢一下 買個冷氣電視
一個月最少收7或8k以上不是問題
謝絕貪腐詐騙,,,以上!
zaza213 wrote:
台北市500萬套房....(恕刪)

大大好像忘了算200萬自備款的機會成本喔,若存定存1年有42000元利息喔(每個月3400元)所以借300萬當包租公的實際報酬率是(15000-6000-3400)*12/3000000=2.24%,這樣算才對吧!
我算的是自有資金投資報酬率
新科熟男大大
請你再看清楚一次再幫小弟看看是不是有誤..

因為我有幾間房子都是這樣算
小弟的算法是
(15000-6000)*12/2000000=5.4%(300的利息6000塊已扣掉了)
加上你的算法(15000-6000-3400)*12/2000000=3.36%(這應該是投報率比定存好的差距)
您的這一段(15000-6000-3400)*12/3000000=2.24%....小弟看不太懂??
如果小弟是錯的
就賠大了
king7777 wrote:
有什麼投資是穩的呢?...(恕刪)


當然沒有必賺的投資啦
承擔有限的風險獲取合理的利潤會好一點吧
永遠都是定存?
連通膨的速度都比不上
離致富的目標就越來越遠了

樓上那個叫人家投資古董的
實在不是很好的建議
這有辦法一蹴可幾的嗎
有好機會輪的到我們這種小咖嗎
變現也不方便
不是大咖還是想點平民些的投資吧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新科熟男 wrote:
兩百萬資金怎麼用啊,...(恕刪)


要買請買國外的,千萬不要買國內基金啊

原因是
-------------------------------------------------------------------------------------------------

基金投資的迷思

在平常聽到的非專業可是有在理財的朋友一般來說不是買股票就是買基金,基金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大部分也比較偏向正面,例如說:風險較低、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幫您操作、可以三個月不去看它、有很多選擇的標的……,其中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誤解,讓我們一一為您解釋清楚,破除基金的迷思。

何謂基金?大部分的基金就是基金公司選擇一個市場(例如台北股市、亞洲股市、美國股市、石油、黃金……),然後基金經理人根據自己判斷買進或賣出其投資市場內的商品,也就是投資台北股市的就買賣台股,賺取差價,而賺或賠的錢會影響到他的基金淨值,原本可能是一個單位十塊錢,因為買了鴻海賺錢,所以一個單位漲到十一塊。幾乎都不會偏離這個操作。

因為基金一般來說會持有幾檔到十幾二十檔股票,乍看之下是風險分散了,但是在台灣奇怪的規定和環境之下,往往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政府規定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基金持股都有一定的下限,簡單來說就是大空頭趨勢下,也被迫要買進或是持股續抱,即使知道不跑不行了,但是法律規定不准跑,只能看著它跌。第二台灣市場太小,投資人有不擅長作功課,買基金永遠只看這個月績效最好的,所以很自然基金經理人會被迫去追逐市場上的熱門股,呈現十檔持股全部都是上櫃小型被動元件股,或是十檔全部是證卷類股之類的怪事,自然而然分散風險就沒辦法作到了。

基金經理人比較專業嗎??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台大教授所做的資料統計,國內投信基金經理人異動頻率十分驚人,在去年(2005),就有248支基金更換基金經理人,換算下來,幾乎每1.47天(約35.5個小時!)就有一位基金經理人回家吃自己。大家注意到這個新聞以後就應該沒人膽敢把自己的血汗錢就這樣交給這些每天殺進殺出,比散戶還散戶的”專家”吧。

延續下來自然三個月不去關心也就不可能了,在兩千年股市崩盤的時候,很多很多的基金淨值都是腰斬再腰斬,風險跟股票比也不遑多讓。

所以要買基金當然是可以,也是很好的標的,可是我們強烈建議買國外全球型的基金,一來基金經理人不會變動太頻繁,二來參考三五年的績效也比較有保障,國內基金千萬別碰。

而且買賣基金最氣人的就是不管賺錢賠錢都要收取手續費,一般買國內的大概1~2%(第一次買進時收,後面每個月或每季還會收取0.5%左右的管理費),賺錢就罷了,賠錢還要收錢實在會讓人氣得要命。

-----------------------------------------------------------------------------------------------
以上轉載自http://www.samymoney.com/articles_3.html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