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都沒聽過的學校。原來前身是『商專』。越來越對『科技』大學這詞很反感了。你想區別技職跟通識的高等教育學校的不同的話。就不要叫『技院』改名成『大學』啊改了又脫褲子放屁的放了一個『科技』在前面。神經喔?明明就只有商學院的學校。怎麼變成了『科技』大學?聽老一輩的講。要稱做大學要有四個學院。只有單一學院的只能稱做『學院』之前還蠻多『工學院』跟『醫學院』的不知道是不是文科太好搞了。連老一輩的印象中都沒聽過XX『商學院』的工學院就連我都有印象。前陣子搞出大麻煩的:元智工學院(現在是大學了),還有大葉工學院。醫學院就有陽明醫學院<<這很響亮。現在叫陽明大學一整個土大學的感覺很重。
chaoxx wrote:...(恕刪) 你引言錯誤了。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將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若你沒這種雅量,就別再閒聊區鬼混了。(偶爾也會有正經模式的回文吧,誰說閒聊就是Kuso當道?)您這帳號很陌生?該不會您是僑光的學生吧?
handerson wrote:對於你的想法很不肖~...(恕刪) 插大啊,很好啊,相當清楚原來拿得野雞學歷很沒路用。我喔。算一算,好多年前的高雄工專了。現在改那啥鳥名字也實在太難聽了。很久都沒碰到『正』學弟了。最年輕的進來也都是去深造回來的。說雄專(或後來的那啥麼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嗎?)只是一個檢查點。也幸虧有去讀,才知道這社會啊。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是找不到好工作的,牙一咬。出國流血去了。回來可以笑笑我這個只有專科學歷的老笨蛋,英文實在很差勁。還好我年紀稍長,當年還能拿拿這專科學歷騙吃騙喝。感謝當年錄用我的面試長官啊。附加一提:遠房小表弟,去年亞東技術學院畢業。現職:某上市PCB大廠的SMT OP。號稱三班制啦。但老交接完就超過12小時了,多那4個小時不算加班。老一輩的觀念:亞東是很不錯的學校啊。怎麼跑去當作業員。我小表弟的觀念:人人都要搭轎子,誰要抬轎子?更不用說還好他是亞東畢業的,還有轎夫的工作。他對他當場就被錄用這點還蠻驕傲的。
蛙鳴之地 wrote:附加一提:遠房小表弟,去年亞東技術學院畢業。現職:某上市PCB大廠的SMT OP。號稱三班制啦。但老交接完就超過12小時了,多那4個小時不算加班。老一輩的觀念:亞東是很不錯的學校啊。怎麼跑去當作業員。我小表弟的觀念:人人都要搭轎子,誰要抬轎子?更不用說還好他是亞東畢業的,還有轎夫的工作。他對他當場就被錄用這點還蠻驕傲的。 給你遠房小表弟一個"讚"
暴力QQ貓 wrote:有僑光的時候都還沒有...(恕刪) 校史沿革大概去看過了一下。很老的學校但是...抱歉,商專我只聽過台北商專。其次就是致理商專。請問僑光在哪?雄專在全省聯招是第二志願。僑光排第幾?敬禮倒是不用了啦,我學工的。這到老死都不會有往來的。老學校很多,很有名氣的很少。
蛙鳴之地 wrote:校史沿革大概去看過了...(恕刪) 其實科技大學跟大學的畢業證書是有差的我在應徵人的時候常會看到科大機械工程系普大機械工程學系在來我會看他們修課內容通常來說是差不多的但是科大是要比較正常一點的學校 後段學校就差很多了所以還是都拿成績單來看比較準不過您的母校最近會合併可能跟高大或是高師大其中一間併變成 高雄理工大學大學的資源跟科大的資源本來就天差地遠但是是因為台灣沒有建立排名制度(都靠人力銀行不就就天下雜誌等等 誰知道校方有投多少錢在干預這塊??)上次看到清大 交大 輸淡大 真是讓人無言明明一個國家學校評比本來就要多元且公正誰知道每次都搞評鑑 弄成每間學校評鑑都是一等 有什麼幫助嗎??德國也有科技大學 但是他們每年的評比都很嚴格如果要稱為'大學'要四大學院都有的話 那大概只有台大符合這規則而已吧!科技大學不是原罪 要怪教育部在搞什麼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