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發起正名運動

jjguaiguai wrote:
若假設你是台灣人, 中國人也無訪...
那我不了解你為何要給自己一個西方的名字..(恕刪)

我也覺得蠻奇怪的
為何好像一定要取個英文名字才跟的上潮流呢
不知日本人或韓國人及其他亞洲人種
是否也都會幫自己取個英文名字
遊民 wrote:
我也覺得蠻奇怪的為何...(恕刪)


看情況吧
像小弟是讀外文出身,常要跟一些外籍人士上課
所以都會取外國名字,如果要它們唸中文名字舌頭會打結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遊民 wrote:
jjguaiguai wrote:
若假設你是台灣人, 中國人也無訪...
那我不了解你為何要給自己一個西方的名字..(恕刪)

我也覺得蠻奇怪的
為何好像一定要取個英文名字才跟的上潮流呢
不知日本人或韓國人及其他亞洲人種
是否也都會幫自己取個英文名字


這要看取英文名字的目的. 如果您是為了要跟外國人拉近距離, 取一個讓別人易記的英文名是有必要的. 中文姓名的英譯對外國人來說, 就是不同音調的"噹噹噹"三個音, 沒啥人分辨得出來.

我們公司對內一律用英文名是為了拉近階級之間的距離. 直呼其名可以不用加稱謂, 什麼陳總王董的, 這樣在意見溝通時可以避免無謂的階級隔閡.
早買早享受 晚買晚後悔 不買不高興
John 的德文是 Johann, jo (yo)- han, 就是約翰.
最有名的叫 Johann Strauss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 Fruehlingsstimmen 的作者)

英文老實說是個發音很不標準的語言,
很多拉丁文衍生的語文都是看到什麼字母就發什麼音的.

所以拉丁文的 j 其實就是音標裡面的 j,
John = 約翰.
Jesus = 耶穌 (je -su)

很多翻譯的名詞都會走樣, 是因為配合英文以及後來的北京話,
例如 Sweden, 瑞典, 用台語發音就很像.
而Germany 翻成德意志, 則是用德語發音的 Deutsch = 德意志.

====

我發現很多日本人的名字也越來越洋化,
例如繪里香 (Erika), 可憐 (Karlen),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似乎只有台灣才有取英文名字的習慣, 而且似乎只有美國人喜歡這一套.

我交過的外國筆友, 全部都是用自己的本名, 沒有另外取名字的.
兩個日本筆友也都是用自己名字的日文發音.

甚至還有人問我, 為何要另外取個名字?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再講個難一點的, 耶和華.
Jehovah.
如果用看到的字母發音, 就是這樣子.

希伯來文的發音據說就是 Y-H-V-H.
i-ho-va-h.

聖書 ( 聖經) 傳到明國跟日本的時候, 大約是戰國時代,
換算成西元大約是十六世紀.
那時候的官方語言當然是拉丁文.
所以翻譯的時候當然是以拉丁文的發音為準.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dearjohn wrote:
英文老實說是個發音很不標準的語言,
很多拉丁文衍生的語文都是看到什麼字母就發什麼音的.

這個說法很不妥當,不過或許您不是外文系畢業,所以也可體諒

正確的說法是:

拉丁語是拼音文字

英語不是拼音文字
我覺得這個問題奇怪的地方不在於取英文名字,很多公司如果老外多的話,有個英文名字比較方便他們稱呼,奇怪的地方在於

取了英文名字之後,又要把英文名字再翻譯成中文?用途在那裡?

外國人沒有中文名字,所以我們把英文名字音譯成中文,中國人有中文名字吧?要音譯的名字用處在那裡?人家問你英文名字,你會說John還是約翰?問中文名字,你也不會說約翰吧

英語也是拼音文字啦.
只是拼音的方式跟一般的拉丁文不太一樣啦.

不過英文倒是歐洲語言裡面文法最簡單的.
發音....很難.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在一般人的認識裡,英語是拼音文字,however, it is an incorrect concept

在語言學界裡,英語並不被認為是拼音文字,英語如果是拼音文字,就不會有一堆例外狀況,很多幼教老師最怕教小朋友這些英語發音的例外

拼音文字的定義就是一個符號咬死一個語音,看到什麼符號就唸什麼音,no second thought,像義大利文一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