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天阿~金門的蘋果日報居然比台灣貴...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蘋果日報這樣
三年半前蘋果日報剛出來,因為都買不到,所以不知道價錢如何
但是聯合報價錢和本島是一樣的
只是如同上面所說,報紙一定要九點過後才買得到當天的,因為要隨第一班飛機到金門才會送到各門市去
我跟你說,我在小金門當兵時,那時要看當天的報紙,要下午才會到,有時只有前一天的報紙
我不是貓~~我是喵https://www.facebook.com/jinecherng
坐飛機的成本本來就比較高, 在LA壹周刊要賣六塊錢美金, 為了八卦還是每個禮拜報到阿
小琉球上的7-11
裡面的阿Q桶麵也比較貴
金門的御便當也是多5元




真是大驚小怪......

你在馬祖買東西也是都比台灣貴.....七星,白長,每日C,都比台灣貴上許多....要運費啊!

以前在馬祖,你絕對看不到當天的報紙,都是看幾天前的......
外島物價比較貴啊
以前馬祖買東西
一斤是八兩不像台灣一斤十六兩

打錯了
外島一斤是十兩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變
Ramius wrote:
單純以運輸成本來說,...(恕刪)


可是,人民日報應該沒人愛看吧,連大陸人都把它當作廢紙丟掉的
金門、大陸都是一斤10兩 500公克
台斤和市斤,純粹只是重量採用的計算單位


所謂的台斤,其實就是清朝時全國各地所使用的「斤」。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推行公制,但台人仍然沿襲自己的習慣,繼續使用舊有的度量衡。當中國大陸也不再使用清朝的舊制時,台灣使用的舊制度量衡,就自然而然成為所謂的「台制」了。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農工商部頒布度量衡統一標準,規定1尺等於32公分,1斤等於596.8克。因此,以600公克為1台斤,不過是個便利計算的近似值,並不是真正的1斤。

民國成立後,有識之士主張採用公制,中國固有的度量衡和國際不能接軌,換算起來極不方便,但由於政局不穩,一直沒能實現。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隨即成立「度量衡標準委員會」,研究實施公制的可行性。當時有人建議採用激進的做法,最後採納了徐善夫、吳承洛的折衷方案:在實施公制之前,先實施「市用制」作為過渡,也就是1公尺等於3市尺、1公斤等於2市斤。市用制的數值和舊制相近,和公制間又有簡單的比例,民國十七年公布後,漸漸普及開來。當時台灣還沒光復,不可能實行市用制,這就是台灣和大陸度量衡不一致的原因。

(以上轉貼 台斤和市斤 作者: 張之傑)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