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中正路,也就是著名的淡水老街,各式各樣的商店小吃以及各種語言
的遊客充斥著整條街形成熱鬧的市集

老街上有一間百年以上歷史的媽祖廟淡水福佑宮,在古早的歲月裡庇祐著淡水河上
往來於兩岸間的船隻旅客。之前的po文提到過由皇帝賜予的匾額叫做御匾
清朝光緒皇帝曾經賜予福佑宮一幅御匾, 光緒帝常常用 ”與天同功”當作匾文
這次匾額內文不同於之前的 “與天同功”

相傳光緒十年媽祖顯靈助台抵禦法軍,巡撫劉銘傳上奏光緒皇帝
獲頒”翌天昭佑”匾一方.匾額斑駁顯露著歲月的痕跡。
在我所拍過的媽祖廟之中,只有鹿港天后宮和淡水福佑宮的匾額一直保持原狀
沒有經過重大修復,造成”修舊如新” 好像是近代才製作沒有一點歷史文物的FU。

台北縣…已成過去,蘇貞昌也不再是縣長.這面匾額見證了歷史的軌跡。
謝謝觀賞.

麥寮拱範宮的門面,斗拱下方的人物是穿西裝的造型,一班廟宇大都穿傳統服飾的造型
正立面搭鷹架在整修歡迎善男信女共同捐款協助整建.

媽祖殿上方的匾額,"神昭海表"扁文是從右向左念.神昭海表 的扁文,原本是雍正皇帝頒給媽祖廟
後來台灣很多媽祖廟 都重製 這樣的匾額.這是光緒七年廈門眾弟子敬立.

拱範宮的匾額最特別的是上面有 "滿文"的印體,一班都只有篆體或是楷體的文字
但是我也不認識滿文,只是看起來很像清朝的滿文.----不負責任說明.


另一面神昭海表扁額是 道光年間丙子科舉人所立的
感謝媽祖保佑今天台朔沒在六輕放煙火,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一間是萬和宮又稱犁頭店媽祖廟因為以前當地有打製犁頭等農具而得到此名

祂的廟前廣場很大可以停放遊覽車,旁邊剛好是一所小學.每天在媽祖的保佑下健康成長.


萬和宮的匾額數量眾多 僅列兩幅供各位參考
這幅 福蔭全臺匾額 年代遠在雍正五年 小小的懷疑它的真實性
接著是火車站附近的旱溪樂成宮

這一間媽祖廟的匾額不多只看到兩三面但是有一幅最熱騰騰的民國一百年剛出爐的

被澤蒙庥 是指受辟護的意思.這一間媽祖廟看到很多是呼要結婚的青年男女帶著喜餅放在供桌
上讓媽祖也分享他們的喜悅.

在歷史文物陳列室有一幅 熱心公益的匾額

到附近一中街熱鬧的 "夜市?" 可是夜晚還沒到啊就已經強強滾了
雞排+ 綠茶去冰+臭豆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