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暴力陰影下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有很高的可能性成為一個家庭的施暴者
稍微改一下句中地點可以寫成:
在體罰教育下教出來的孩子,當老師之後有很高的可能性只會用體罰教小孩
從樓主的標題可以看出
樓主顯然是在"體罰,髮禁,高壓教官"學習世代下長大,
出事的學校的老師與學校的決策單位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因此樓主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示範了在舊系統下養成的人格對於新系統的如何不適應,
舊教育系統的確有效,成就你我成為社會中堅,卻也同時傷害基本人權
大部分現役老師都是在體罰體系下長大
對於不體罰的體系所"感"甚少,只能消極的"不體罰",
變成老師新系統使不上手
舊系統的最大的武器"體髮"被剝奪,無法用得淋漓的窘境。
例:知道應該要先跟學生溝通,卻不會也不知道該如何溝通,
因為以前只要臉頰"巴"下去,全班就會照老師的意思走。
那該不該回到體罰,個人覺得不該
因為才能終於教出第一代不在體罰體系下長大的老師,
有他們這第一代才能再教出下一代不體罰也知道怎麼愛學生的老師
最後終於有那麼一丁點可能,可以讓暴力真正遠離這個社會
ps:我也很感念部分打我打很慘的老師,但我感念的是他真的跟我溝通,
了解我的問題困難所在,真切的感受到他的關心,而不是感念他打過我!
菲力牛 wrote:
的確有霸凌存在啊~但...(恕刪)
贊成你說的
我們那時也是有這問題
不過當時只要下課時,只要訓導主任等一些老師站在外面
那些會欺負人的根本不敢怎樣
這些老師權威當時有樹立起來,至少還沒有人想拿刀拿槍作掉老師
我們那時打歸打,拿椅子砸,打到流鼻血,也不像現在這麼誇張,還拍裸照
還想拿槍殺老師勒,真是誇張,根本就是黑道行為了
BTSEED123 wrote:
贊成你說的
...(恕刪)
我國一的時候在一個打出名的學校
三年級的畢業典禮時叫了所有一年級的男生拿著童軍棍鎮守校園所有出入口
因為很多老師怕畢業生落人回來打老師
國二時換了學校一樣打
挨打的學生私下找弱小的同學出氣當沙包打
表面上很乖~不過老師看不到的情況下其實是更慘烈的
老師的車子油箱被倒了糖和砂
也有老師的機車輪胎被刺破等
打老師偶爾也是會發生
老師則是有的跟老婆吵架到學校會打學生出氣
有的沒事就愛找不順眼的來打
以上~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就是那個老師很有威信的時代
可以舉例的很多
我出社會後也曾兼差授課一段時間
工作上也接觸到相當多的老師
覺得小孩被敎到真好的老師~覺得小孩被敎到真不幸的老師.....
打
確實是製造表面上老師威信的最佳利器
不過大家回頭想想
同樣是在那個打的很兇的年代成長的我們
是不是也有很多老師不用打人就能讓同學們乖乖學習
是不是也有很多老師說話不用大聲就能讓我們信服
拳頭絕對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而是該挑選出更好的師資陣容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台灣每年出產這麼多的新鮮師資因為教師過剩而轉職
卻沒什麼淘汰不適任教師的制度
要是建立起更好的汰換與挑選師資機制
是不是比只是單純恢復體罰好?
全面檢討教育制度
全面建立起健全的恐龍教師汰換退場機制等
對這社會要比汰換恐龍法官重要百倍
為什麼沒人敢作?沒人敢提?
說穿了~~就是選票考量
所以到頭來只敢在體罰這種枝節末葉上大做文章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那暴力可以嗎?
毒品可以嗎?
這種很簡單的問題
大家心裡都有數
國有國法
校有校規
台灣有一種警察叫做少年隊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設立霸凌專線
學校有公用電話
同學也會帶手機
少年隊固定每學期看要幾次
去學校給同學上法治課與霸凌專線的功用
而霸凌專線必須有電話紀錄----也就是不能吃案
少年隊接獲通報後應該馬上會同學校校長或主任
對事件進行了解
施暴者該每天去警局報到就要去---由父母陪同,每天下課後去警局上法治教育課,維持一個月
這像不像交通違規要罰錢又要上課一樣
也許有人覺得沒什麼
要是公司知道你這個人常常要去上交通違規課--你這個人應該就黑掉了
一有霸凌且屬實
校長計點---違規點數太多則降級或調職
這樣子校長就會佈線了
每班都有校長的眼線
一有狀況馬上有人會去通報校長
校長為了屁股那個位置
自然當仁不讓的會去解決問題
這下子 警察也有他該有的責任了
家長要陪同上課這點就讓家長頭大了
校長計點則讓校長不再置身事外
這方法不敢講說一定就不再有霸凌
但至少當大家都動起來的時候
霸凌才會減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