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相片都是埔里市區的受災情形,其中第三張相片(就是倒塌的樓房旁有衛星天線的那棟樓)原本是一家有線電視台,就在我老家附近(如下圖)。

地震時我人在台北,聽到電台說震央在集集時,馬上就開車回南投,結果開到草屯南開工專那邊就因為地形全部隆起,而無法繼續開車前進,只好開上中投公路回台中(還好有中投公路,也慶幸沒有震垮),向老同事借了台野狼騎回埔里,沿途是越騎腳越軟,因為越往裡面越慘~
過了愛蘭橋進入市區見到西施肉丸那排店面全部二樓變一樓,更是沒有勇氣再往家的方向騎,還好家人及房子都平安無事,後來等天較亮,騎車逛了市區一圈就跟樓主見到的一樣,原本帶著相機拍了幾張,後來真的拍不下去了,最後把底片直接抽掉丟棄了~
希望大家都平安~
根據照片中的建物受損狀況, 其實都很類似,就是一樓的騎樓, 在柱子與樑的交接處, 因為左右猛力的水平位移, 扯斷了柱頭的鋼筋, 在騎樓上的二樓就往前跌坐了下來. 其他部分的結構大致完好無損
所以, 在震後, 有一種新款式的騎樓式建築出現
雖然騎樓是結構的弱點,但礙於政府法令規定, 還是要留騎樓. 新型的設計不只將柱子加粗, 柱頭與樑的鋼筋份量加大, 還出現了騎樓栱型強化樑的結構.
在騎樓面對馬路的正面, 樑的底下, 有一片栱型的RC牆. 當地震波又出現左右巨大位移時, 這片栱型牆強化柱頭與大樑的聯結, 使橫向搖晃力不再由柱頭獨自承擔, 栱型牆也分擔了一部分的支撐力.
當一樓不會比樓上脆弱時, 橫向的搖晃力就由整棟的柱子平均承受, 而不像以往舊式的設計, 由騎樓的柱頭承擔了大部分的橫向搖晃力. 這種款式的建築, 就減少了地震時由一樓折斷跌坐的風險. 不過採取這種設計的騎樓建築, 到底還算是少數
內文搜尋
X

直接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