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一個真實故事,話說約二十年前,兄弟我在一家做方型電池(9V)的工廠任職,那家當時號稱世界該產品最大的工廠,佔有率世界35~45%。每天幾十萬顆從工廠裡出來,在還未裝鐵殼之前是完全沒等級之分,也無法分,因為電池在還為穩定之前,無法分辨好壞的,除非已經0電壓之外。每天看著V牌、R牌、S牌等大牌,還有不知名的小牌在出貨(除日系品牌他沒做之外)。
老闆每天叮嚀的是廠牌與外箱一定要放對。否則這些箱子到人家賣場打開是對手商品是會要命的!
自己也常在商店上看到各品牌的該商品,但都是那家做的,因為產品的某個地方有我設計製造的特別痕跡。但價格是相差好幾倍?
只是近年該廠已經移到大陸,產品好像也重新設計過,看不到我的傑作。不過很多我還看得出來應該還是那家出品的沒錯。
商品的價位,不是生意人所講的成本加合理利潤,而是商品的定位!
一隻手機可以從兩萬塊賣到兩千塊,他仍然有利潤。
一隻口紅如果告訴你成本不要五十元,而且包裝佔大部分,你敢用嗎?你要買嗎?
東西也不是賣便宜就有人買?
很多是便宜你不敢買?
很多是賣高價才有市場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