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印度的人遷移到斯里蘭卡、印尼馬來之後,他們的後代皮膚就偏黑,但也有跟棕色皮膚的族群一起生活的。
印度人之間也有區分,早期高加索、中亞地區的白種人在印度建立國家,跟不少印度人通婚,
他們的下一代皮膚沒有傳統印度人那麼黑,也因為歷史政治因素普遍成為種姓制度中較高級的族群。
各位有看過關於印度的旅遊美食節目就會發現,有的印度人膚色很黑,有的卻比較白。
我認識一個印度朋友住在台灣,他生病住院時愛上了一個種姓制度最低階的女生,
由於律法、宗族規定不合,他乾脆遠離印度搬到台灣,幾年前父親過世回印度探視,
家族還不准他去探視。
另外越南、寮國、泰國北部有很多從雲南過去的壯、侗、傜族,他們不是這幾百年才過去的,
而是在上千年前就逐漸移居到中南半島,相對於原始居住在中南半島的民族來說,膚色偏白,
習俗、服飾也跟原居民不同,有的有通婚,有的仍舊只跟同族的人聯姻。
有的泰國、越南中北部居民根本是漢族,在明朝、清朝、二戰期間遷到中南半島,
年輕的一輩只會講泰語、越南話,但是上一輩很多人會講中文,家裡也拜祖先。
他們除了膚色較白五官也比較立體,鼻子稍尖,
不像原始的越、寮、泰國人鼻子較為寬扁,膚色偏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