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z wrote:
說起來一切都只是習慣...(恕刪)
>>說起來一切都只是習慣而已...
好不好認這同樣也是有科學根據的,
而其影響包括字意與字形兩方面:
因為正體字較符合系統化,類推容易,簡體則顯得混亂些
舉例說:我們真正在學校學過的字頂多三四千字,但認得六七千字並無問題,
唸得出來的就更多了(先不論音對不對)。
但看簡體字約仍有一至二成難以辨識,因為簡過頭而亂了章法。
至於字形上,由於簡體筆畫較少,造成字形接近度偏高,故區分度較低。
將正體等於是古字、罕用... 等見解實在偏頗,
要說古字,簡體字集內一樣一堆你我罕用,只出現在古籍中的字,
問題是簡體字有兩成的字和正體差異太大,
所以才會看不太懂古籍(和看正體白話一樣的道理),
或因正簡某些字多對一的狀況產生混淆等等。
正簡完全相同的字約佔六成,相似者兩成,剩下兩成差異較大,
兩者主要差異就是簡體字筆畫少些(故字形不太一樣),
學正體可以方便的閱讀古今文書,簡體則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