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光六飛彈快艇陸續交船 下週二首中隊成軍

海斯勒 wrote:
祖國的快艇比我門還棒...(恕刪)

不用太羨慕啦...!!
每個國家的國情.海岸線形式.洋流.潮汐...等水文資料都不盡相同,
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自家海軍造艦或購買的規劃!
希望不久的將來,也能在Moto GP的頒獎台聽到台灣的國歌!!
zeeco wrote:
不知打不打得過共軍的 22xx飛彈艇 ...(恕刪)

福克蘭群島戰爭英國皇家海軍一艘42型驅逐艦雪菲爾號中一枚飛彈就沉了,
22xx飛彈艇太小了

niniline1999 wrote:
福克蘭群島戰爭英國皇...(恕刪)

那是因為雪菲爾的上層艦身採用易燃的鋁合金打造....所以造成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我們的成功級巡防艦也可能會有相同的問題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a750828 wrote:
http://www...(恕刪)


有機會來去看一下。
niniline1999 wrote:
福克蘭群島戰爭英國皇...(恕刪)

022級小是小 不過特點是快 還有就是可以大規模製造 現在也不清楚有多少艘 這幾年從南到北遍地開花 全國的大小船廠都在動工 數量應該都是挺驚人的 可以玩狼群戰術 打完就拼命跑
找到大陸軍事雜誌一篇文章 022 VS 光華6號 文章太長 有興趣的看看 小弟眼花 沒看完

解放軍022新型導彈艇 2004年,022型導彈艇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下水了。當其出現在世人面前時.人們開始對中國軍用艦艇的設計能力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從目前的情況看,022型導彈艇在中國海軍的地位和重要性決不亞於建國後大批量建造的021和024兩型導彈艇在當時中國海軍中的位置,特別是在進入21世紀後中國海軍面臨的海上威脅及任務逐漸出現多樣化、復雜化的條件下,這種新型導彈艇在保證中國近海安全中所發揮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022型導彈艇的作戰對象十分明確,就是在近海打擊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編隊,限制敵方水面兵力在中國近海的作戰行動。新型導彈艇的所有設計和系統配置都是國繞著這個主要目的進行的.以至於與以往導彈艇有了很多不同之處。 在艇體線型的選擇和設計方面,022型導彈艇創造性地采用了雙體穿浪型艇型。雖然此前國外已有一些這樣設計的艦艇,但都是用於運輸口的.並不直接用於作戰。新型導彈艇采用的雙體穿浪型艦型是集小水線面船、雙體船及深v型船等各船型優點於身的新型高速船型,由2個平行的細長艇體和一個中央艇體構成.兩側細長艇體為深v線型,中央船體首部也為深v型。在無風浪或低海況條件下.兩側艇體提供所需的浮力,中央船體並不直接接觸水面,航行阻力主要由兩個側體產生.相對於傳統排水型單艇體要小得多,既可減少油耗,提高續航力,又對提高最高航速有著積極作用。在高海況下(6級以上海況).兩側細長艇體可利用其鋒利的首部從波浪中穿浪而過.從而保證了航行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在縱搖嚴重時.中央艇體則接觸水面.以始終保持良好的航行狀態,鞋之排水翠單艇體縣釘更好的抗浪性及適航性,在高海況條件下,這個優勢更為明顯。 022型導彈艇具有攻擊力強、隱身性好的特點。從照片分析,該艇長不會超過4O米,排水量可能也只有200多噸,因此其外形尺寸較小.自身雷達反射面積不大,加之采用了較多的隱身設計手段,使其強身能力進一步提高,真正成為了一型“隱身”型導彈艇。其上層建築采用了低矮平滑、重心較低的設計,兩側外壁向內傾斜10度.可有效降低雷達的反射面積.艦橋及桅桿均由多邊形平面構成.艇體後部高大的導彈發射箱同樣采取了隱身措施.與艇身完美地融為一體。在采用了噴水推進系統後.又避免了傳統螺旋槳高速航行時所帶來的巨大噪音.其發動機排氣口也被布置在艇體下方,經兩個側體的遮擋及海水的冷卻後,紅外輻射幾乎難以探測到。在高海況及復雜氣候條件F,普通對海探測雷達很難在20千米範圍內發現新型導彈艇的存在.這在以往的各型導彈艇中是難以見到的。 022型導彈艇的攻擊力也十分強大,只有200多噸的排水量卻裝備了8枚性能先進的新犁“鷹擊”83反艦導彈。該導彈沿用了“鷹擊”8的基本結構,但彈身進一步加長.彈重也大幅增加,采用全新的180千克半穿甲戰鬥部.提高了打擊威力。其動力裝置改為一臺小型渦噴發動機,在滿足高速飛行性能的同時,導彈射程有了極大的增加.達150千米以上.擁有了很強的超視距打擊能力。“鷹擊”83屬於高亞音速反艦導彈,先進的控制系統使其具有飛行途中改變攻擊目標的能力,飛行末端還有一定的機動規避能力,對現代水面艦艇的近防武器系統有很強的突防能力。可以說,無論是導彈性能力是數量,新型導彈艇的對海打擊能力都大大超過了早期建造的護衛艦和驅逐艦,對海打擊能力與世界同類型導彈艇相比也完全處於領先地位.單艇一次齊射即可保證對一支由2艘裝備有現代防空系統的驅護艦所組成的小規模艦艇編隊構成有效摧毀。而由多艘新型導彈艇組成的突擊群對更大規模的海商編隊同樣可以構成巨大威脅。此外.艇上還裝有一座6管30毫米速射炮用於自身防禦。這種6管30毫米速射炮是新一代主戰艦艇上用於近距反導、防空的新型小口徑艦炮.炮塔進行了路身設計.其射速可調,所配備的高爆榴彈、穿甲爆破彈對空中及水面目標都具有很強的打擊能力.無論是用於打擊近距離空中目標(包括掠海反艦導彈)還是小型水面目標.都會產生理想的效果,保證了新型導彈艇可更好地完成作戰使命及提島自身生存能力。 022型導彈艇的動力裝置采用了柴油機和噴術推進的組合方式,推測艇上裝有4臺大功率柴油機,配合優異的艇體設計,其最高航速可能達到5 0節,因此可在航渡中快速及時地趕赴作戰海域。作戰時可快速接敵.占據有利的攻擊陣位.縮短敵方的反應時問,對敵實施突然的導彈攻擊。在戰鬥結束後,又可憑借其50節的高航速快速脫離戰場,擺脫敵艦的反擊,具備了較高的戰場生存力。在裝備了噴水推進裝置後,新型導彈艇具有了極強的機動性,可在極小的半徑內完成360度回轉.對一些亞音速反艦導彈,只要平利用自身機動就可以實現規避。在高海況條件下.其最高航建仍可達到40節走右.這是其它同類導彈艇所無法達到的。 綜上所述,022型導彈艇無論在設引、性能還是綜合作戰能力方面都體現出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設計概念,應用了90年代中後期才突破的多項新材料、新技術及新型武器系統。在新型導彈艇下術後,國外一些武器評論專家很難相信這是中國人設計的。而這確確實實是中國長期技術積累所結出的眾多豐碩成果之一。 臺灣海軍“光六”型導彈艇 “光華六型”(以下簡稱“光六”型)導彈艇首艇於l 9 9 8年完成設計,但直到2001年10月才開始建造,2003年4月建成交付,隨後開始系列性能測試。按照臺海軍計劃,如果“光六”型導彈艇性能全部達標,其建造總數量將達3 0艘以上。 “光六”型導彈艇采用常規排水型。設計上借鑒了“康定”級護衛艦的設計特點。全艇布置較為簡潔.具有定的隱身性,主甲板及上層建築兩側均向內傾斜12度,上層建築正面則由三塊呈後傾的平面組成,有效降低了雷選反射波束的反射,主桅也由多而體構成並向後傾斜。該級艇艇長34.2米.艇寬7.6米.吃水2.96米,標準排水量156噸,滿載排水量186噸.動力裝置為3臺德制柴油機,總輸出功率21000馬力,最高航速33訌.續航力為1000海裏/25節。艇員16人。 “光六”型導彈艇上的武器系統有所加強,艇體中部交叉布置了2座雙聯裝“雄風”2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雄風”2是臺中山科學院在80年代中期研制的一種多用途反艦導彈,克服了“雄風”1存在的射程短、威力小、精度不高等不足,研制過程中參考了美國“魚叉”反艦導彈.因此在外形上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雄風”2型反艇導彈的彈體為細長圓柱形.頭部為卵形,彈體中部有4片梯形彈翼.尾部有4片三角形可動彈翼.均呈“x”形布置。尾部有一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動力裝置為一臺小型渦噴發動機,腹部有一固定式進氣口。導彈采用慣性加主動雷選/紅外線模式制導,抗幹擾能力很強。彈頭為225於克的半穿甲戰鬥部,裝延時觸發引信。彈長4.6米.彈徑O34米,翼晨O.9米.最大飛行速度0.85馬赫.最大射程80千米·掠海飛行高度l 0來。總體上看.“雄風”2是種性能較為先進的反艦導彈,特制是其雙模式制導系統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 “光六”型在前後甲板各裝有l座T75式20毫米機關炮,該級艇上的電子設備並不很多.最主要的是一套大成戰術數據鏈系統、一部導航雷達、一部電子支援設備等。艇上沒有裝備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其對目標數據的獲得主要是通過艇上的“大成”戰術數據傳輸系統接收其它偵察平臺傳遞過來的諸如位置坐標、航向、航速等目標目標和作戰指令。“光六’犁的艇橋兩側各裝有一座雙聯裝AV2型幹擾彈發射裝置,其它設備還包括敵我識別系統、GPs定位設備等。 在整體技術水平上.“光六”型導彈艇較“海鷗”級有了質的提高.應該說,“光六”犁導彈艇的研制成功對提高臺灣海軍近海攻擊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不過,在臺灣海軍對其充滿希望時,該型艇卻在試航中發現在設計上及功能上存在些問題。 首先,“光六”型導彈艇雖然設計上采取了一定的隱身措施,但總體上看,其上層建築相對於小巧的艇體還是顯得過於高大,從艇首到艇尾還有可增大雷達反射面積的欄桿,導彈發射箱、救生浮筏及通風排煙裝置均布置在艇體表面.完全破壞了其原有的隱身性。其前後甲板的兩座,75型20毫米炮更是該型艇設計上的最大敗筆——它們完全暴露在艇體外面,使雷達反射面積人為增加。其實. 75的性能並不能滿足本艇自身防禦的需要,因此有人說它是“光六”型導彈艇上最大的“雞肋’。 “光六”型導彈艇上層建築較高.使重心明顯偏高.所以航行時的穩定性並不是很好,在高於30節的航速條件下不允許進行小半徑轉彎,否則很可能發生傾覆。而這種缺陷對於需要經常進行高速機動作戰的導彈艇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再說機動性的下降也進一步影響到導彈艇的生存能力。 其次,在信息獲取能力方面.“光六”型導彈艇上除一部對海導航雷選外(探測距離不超過30千米),再沒有任何其占主動探測設備.完全通過艇載“大成”數據傳輸系統獲取目標信息。這種設計也許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在戰時指揮控制系統將是攻方首要打擊的目標.如果“大成”系統受到破壞或被摧毀.“光六”型導彈艇就只能通過艇上的導航雷達來對目標進行搜索.其所攜帶的“雄風”2反艦導彈將只能在30千米以內使用,根本無法發揮其應有性能。此時“光六”型的作戰能力與“海鷗”級相比也高不了多少。 再次.“光六”型導彈艇的火力布置有很大問題,雖然現代導彈艇主要以反艦導彈作為攻擊手段,但面對日益嚴重的空中威脅,如何提高對空防禦能力已成為衡量導彈艇攻擊力、生存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新型導彈艇上不僅安裝了小口徑速射炮,甚至還裝備了近程防空導彈.有效地提高了空中時抗能力。而“光六’型導彈艇上的2座,75型20毫米炮在火力及射程上根本滿足不了海上防空的要求.而且其自動化程度低,炮身還沒有穩定裝置,在高海況和高機動航行時根本無法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與世界其他國家80年代後裝備的導彈艇都使用帶火控系統的自動化小口徑艦炮柑比,臺灣在21世紀建造的“光六”型導彈艇配各如此落後的艦炮實在令人費解。 綜上所述.“光六”型導彈艇並不能稱得上是一級合格的現代導彈艇,種種設計缺陷會極大地影響到其作戰能力的發揮。“光六”型首艇完成試航後.臺灣海軍隊這一點也許有所認識,因此決定將其批量生產的時間無限延後。 “光六”型導彈艇的命運充分說明,臺灣對現代艦艇的設計缺乏基本的技術理論和基礎技術儲備。像“光六”這樣只有小到2 00噸、技術水平及建造難度相對較低的小型導彈艇都會出現這個結果,很難想像在完全擺脫外部技術支持條件下臺灣軍用艦艇的設計和建造能力將會是個什麼樣子。過分依賴外部技術支持所產生的弊端在“光六”型導彈艇的設計建造中顯露無疑。 然而,“光六”型導彈艇的現狀使臺海軍不得不考慮是否繼續建造其後續艇。最近臺灣海軍宣靠將會繼續推動“光六”型後續艇的建造工作,並計劃在2010年或2012年定購20艘。這說明臺灣海軍目前導彈艇的狀況已很難維持一支有效的近海突擊力量,即使“光六”型存在些問題,臺灣海軍也必須裝備一定數量,以替換日益老舊的“海鷗”級。但也有傳聞說,臺灣海軍這次出人意料地決定接收“光六”型,很可能是經過改進後的改進型。改型也引對“光六”型首艇暴露出的問題在設引上進行定改進,如減低上層建築高度.使整艇重心有所降低,提高穩定性;使用博福斯40毫米艦炮替換T75,提高對空、對海打擊能力;在現有雷達、電子設備的基礎上增加部小型雷達及電子戰裝備.提高自主作戰及電子對抗能力等。這樣改進後的“光六”型導彈艇較首艇性能將有很大提高,基本可滿足臺灣海軍的要求,達到了可以接收的技術狀態。 022型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相對於臺灣海軍最新的“光六”型導彈艇.解放軍新型導彈艇可以說具有壓倒性的技術優勢,在生存能辦和艇身性能上更是如此,而“光六”型顯然在這兩個方面還有很多欠缺。再者.“光六”型的自身防禦能力極為有限.其上裝備的2座手工操縱T75型20毫米艦炮在戰時到底能發揮多大的效果,臺軍自己都沒有一點底。而解放軍新型導彈艇所裝備的6管30毫米艦炮不僅口徑大、射速也高於T75型數倍,更為主要的是.這種艦炮在性能及自動化程度上要遠自於T75型。無論在靜止還是高速航行中,對海面和空中目標都具有較高的打擊精度,特別是具有較強的對低空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 在單艇的攻出能力上,解放軍新型導彈艇裝備的是8枚具有超視距打擊能力的反艦導彈.而“光六”型的反艦導彈數量只有4枚.采用的還是雙聯一組的布置方式,每側只能有2枚導彈對水面目標進行攻擊,如果攻擊強度不足或導彈沒有命中目標.需要調轉艇身才能再次發射另一側的2枚導彈。這不僅極大地影響到對目標的持續打擊能力和強度.而目也增加了作陸的復雜性。反觀解放軍新型導彈艇,8枚反艦導彈布置在2個而向艇首的固定式導彈發射箱中,每枚導彈的攻擊方向和飛行彈道都是相同的,如果需要可以高速行進中在短時問內將所有8枚導彈發射出去,既可攻擊同一個目標,也可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可以說,這種能力能使世界上大部分水面艦艇裝備的防空系統處於“飽和”狀態(裝備有“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的米面艦艇除外)。如果將新型導彈艇集群使用。則任何大、中型水面艦艇編隊都不敢忽視它們的存在,這是“光六”型導彈艇無論如何也難以辦到的。 在機動性上,解放軍新型導彈艇采用的噴水推進裝置相對於“光六”型傳統的螺旋槳推進裝置提供的航速更高,機動性更好.而且不會在高速航行時受螺旋槳空泡的影響而降低推進效率。通過噴水裝置上設置的矢量推力轉向裝置,新型導彈艇獲得了比傳統舵面高出2~3倍的控制效率,因此在高航速條件下的轉向和機動性非常強。而“光六”型在進行類似大角度轉向和機動航行時對航速及海況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這在其海試和訓練中己顯現無遺。 在電子設備方面,022型導彈艇裝備有整套的主、被動探測設備,既可獨立完成對目標的搜索、跟蹤和打擊任務。還可依靠艇上裝備的數據鏈來獲取目標數據。隱蔽完成攻擊作戰的任務.對日益復雜的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而“光六”型導彈艇上除了基本的航行雷達外,只能依靠“大成”數據鏈系統來獲得目標數據.如果“大成”系統受到幹擾或出現故障而無法使用。“光六”型基本上就沒有戰鬥力了。 除了上述這些技術性能上的差距外,解放軍022型導彈艇在數量上也具有極大的優勢。在首艇下水後的不長時間.大陸幾大軍用艦艇建造基地都出現了這種022型導彈艇的身影。在隨後的幾年中,在一些規模不太的內河造船廠也發現了正在建造中的新型導彈艇.可見其建造範圍是非常廣泛的。雖然從外形上看022型導彈艇的設計較為復雜且建造工藝要求較高.但從這種大範圍建造情況看,其建造似乎並不像想象中那樣困難,或可說國內的軍用艦艇制造能力在整體上己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二線船廠建造能力的提高.在狠太程度上保證了一線船廠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新一代大、中型驅護艦的建造上。據資料最示,新型導彈艇的數量現已達兩位數以上.而且建造工作短期內還不會停止.未來還會在其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發展、完善,一些新的改型也許會在不久出現。中國大陸這種基礎制造和對新技術的吸收、消化能力是臺灣島內造船廠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新型導彈艇大量服役後.加上現役的20多艘037系列導彈護衛艇,解放軍海軍在近海仍然擁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打擊力量,數量優勢。在亞洲地區也是無人能比的。這種格局在很長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變化。這將極大地制約敵對勢力的大、中型水面艦艇在中國沿海的話動。 結語 中國大陸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軍事現代化提供了雄厚的物質保證,對大量高新技術的基礎研究更使一些長期束縛海軍發展的瓶頸得以突破,最明顯的體現在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艦艇的陸續建成和服役。可以說.人民海軍對現代海上作戰的適應能力和作戰能力部有了實質性的提高。 近幾年長期停滯不前的臺灣海軍過度依賴國外技術.嚴重制約了自身基礎技術能力的提高。臺海軍雖然可通過外購而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一批技術相對先進的艦艇裝備,世充其量只是一個高技術裝備的使用者而己。單純的裝備引進不會對自身軍用艦艇的設計、建造能力產生實質性的幫助.並不十分復雜的“光六”型導彈艇的設計缺陷長期無法解決.以致建成後長達5年的時問裏仍往不斷進行完善和改進就是明證。盡管臺灣海軍已同意“光六”今年進入小批量牛產.但這只是形勢所迫,否則其出頭之日也許仍遙遙無期。但是,“光六”的前景並不看好.最終將與臺灣自行研制的許多武器裝置一樣成為外購武器的“附屬品”,這也是臺灣海軍最為悲哀的地方.

摘自艦載武器雜誌
a750828 wrote:
http://www...(恕刪)

現在飛彈威力大,應該裝備更小艘如二次大戰的魚雷快艇,
引擎配備4顆共600P以上,真正達到高速度打帶跑

zeeco wrote:
找到大陸軍事雜誌一篇...(恕刪)

我很好奇022新型導彈快艇靠自己本身的偵搜裝備又能打多遠???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a750828 wrote:
我很好奇022新型導...(恕刪)


依照阿六仔喜歡數據隱藏化與神化,相信這是沒結論的~!!!


當時設計者有沒有想到光六裝雄三吼~!


不知道裝上去會不會沉.......
Apple I Phone3G目前服役中
肥馬 wrote:
依照阿六仔喜歡數據隱...(恕刪)


我覺得可能不會沉但要擔心艦體重心過高,導致耐波性大大降低的問題....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