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醬 wrote:方孝儒,字希直,一字..方孝儒在就義前,作絕命賦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嗚呼哀哉,庶我不尤!”(恕刪) 為何絕命前..對當朝而言如此叛逆之賦還能流傳下來呢?我認為有時候歷史是有穿鑿附會的嫌疑?
另一版本 明朝初期,在明成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例子:當時有個人名字叫方孝儒,這方孝儒的祖父貪慕虛榮,喜歡榮華富貴,於是就請看風水的先生為他選擇龍地,也就是選擇風水好的地方,要將祖墳葬在那兒。果然選到一塊風水很好的地方,就擇好日子,要把祖墳葬在那兒。這時,晚上就夢見一位穿紅衣服的老人來向他三拜,然後要求說:「你現在所選的這個穴地,是我住了很久的地方!我生生世世、子子孫孫,我的眷屬都在那兒住很久了。請你等我三天,我先叫眷屬都搬走,然後你再開這穴地。」方孝儒的祖父,醒了也不管這個夢。於是就叫人來開這葬墳的地,正開的時候,果然地裏就有個窟窿。這窟窿有一個洞穴,這洞穴裏頭有很多紅的長蟲,也就是紅的蛇,很多很多的!因為蛇都怕磷磺,當時一刨出這種東西,方孝儒的祖父即刻就叫人用磷磺,點火把這些蛇都燒死了。燒死了後,這個穴也開好了。晚間,這位紅衣服的老人又來了,哭著對他說:「你現在殺了我八百個眷屬,將來我要報仇,也會殺你八百個眷屬!」後來他就得了方孝儒這個孫子,方孝儒的性情耿直。當時,明朝燕王本來駐守北京,後來就想做皇帝,想到南京去登基坐殿。明惠帝是他的姪子,他就發兵搶了他姪子的帝位。姪子這下跑了,一跑,就跑到南方去出家了。那麼燕王就在南京坐殿稱帝了,也就是明成祖。那個時候,方孝儒是一位大學問家,燕王就叫他寫一篇詔書,來表示自己的起兵是正當的。但方孝儒不寫這篇文章,只寫「燕賊篡位」。所謂篡位,就是把皇帝的位置奪過來,也就是奪權。燕王一見他這樣,就很不高興,要他改寫,可是方孝儒說:「我不能寫這種文章。你就是把我殺了,禍滅我十族,我也不寫這種文章!」意思是說,本來禍滅九族,但就算你禍滅我十族,我也不寫。燕王於是就下命令,禍滅他十族!這十族,就是和他有什麼親戚關聯的,六親眷屬之類的都殺了,包括他的老師也算一族,都一起殺了,所以是十族。因果循環 代代相傳殺人者死 欠債還錢明孝儒祖 焚蛇結冤十族被誅 才呼蒼天
歷史本來就是被穿鑿附會的每一個國家的歷史都在強調英雄主義 以高尚的情操,忠於國家的忠義做描述但歷史真正的面貌又是如何好比三國演義與三國正史間的出入(以及對蜀國忠將的神格化)或者是蔣中正的以德報怨(誰都知道是美國人打勝仗迫使日本簽投降書)再提提歐洲的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又有多少人知道其目的是為了侵略十字軍東征 也只是當時歐洲生活窮困,打著基督教名義去占領經濟命邁每當看到與這類相關題材的電影,小弟心中總是有著一股痛可能與我的天主教信仰有關 總之...要挖的話可是數都數不盡的只是 既然是教材,儘可將這些美化 又有何妨至於上面載錄的內容 不怕死不代表就可以連累週遭無辜的人可能是個生性就有些脾氣的人 當時的儒生的確是如此 牛脾氣,硬的很所以最後連累到了某些人最後被世人的描繪而演變成高尚的情操 也是有可能的因為人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動物儘管可根據某些事蹟而得到推崇 但不必神化論也正因為不完美 因而發掘到這人的優點或特質在我寫下這篇的時候上面出現新的回覆所以...抵死不從是有的 而真正誅十族也只是因為燕王的無情虐殺......吧?
hwan7200828 wrote:在我寫下這篇的時候上面出現新的回覆所以...抵死不從是有的 而真正誅十族也只是因為燕王的無情虐殺......吧?...(恕刪) 古代暴虐的君主很多,但是像方這樣白目跟皇帝打嘴炮的,怪不得別人吧孔子也說過天下無道,政治大亂,不能表現時,就退出隱居。不是都讀聖賢書了嗎,連孔子也沒叫你跟暴君硬幹,又何必逞口舌之勇呢